本报记者 朱传胜
她勤求古训,精研岐黄,在中医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无论是当儿科医生、儿科主任,还是担任市中医院副院长,她始终将传承中医文化作为己任,孜孜不倦、勤勉尽责。她,就是焦作市中青年名中医,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李小荣。
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采访中,当谈起中医时,她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收不住了,采访时间竟然比预计多了近一个小时,这从中也可以看出,她对祖国医学是多么痴爱。
“其实,在读高中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李小荣坦诚地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河南中医学院只是我的第二志愿。”
填报志愿后不久,她便收到了河南中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这样,她与祖国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尽管我在学校里学了5年的中医知识,可是真正喜欢上中医,是在从事临床工作以后。”李小荣回忆说。
因为,李小荣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习的中医知识,在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医学里仅是沧海一粟。临床上很多的疑难杂症,多在课本外的古籍医书中找到了答案,如《伤寒论》《温病条辨》《小儿药证直诀》等,从而激发了她对中医的浓厚兴趣,并由此真正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在李小荣看来,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学科,古人在中医书籍中所记载的不少药方堪称为“神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中医用药也非常神奇,犹如领兵打仗一样,谁为主帅、谁为左路、谁为右路,均有讲究,阵型一变,其效果就不同。“祖国医学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发掘、传承、发扬。”李小荣感叹道。
练就绝活惠及患儿
外感咳嗽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占门诊疾病的70%以上,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前来看中医的患儿也越来越多。用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咳嗽,先要分清寒热虚实,否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着多年小儿疾病诊断经验的李小荣练就了一套诊断小儿咳嗽的绝活:通过听小儿咳嗽的声音高低、清浊深浅、有无痰声,来判断咳嗽的症型。然后对症下药,屡收奇效。
有一次,一个孩子因患中毒性痢疾被送到市中医院治疗。中毒性痢疾的症状与常规的痢疾症状不同,没有腹痛、脓血便等症状,而是在疾病初期就出现发高烧、抽筋、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且起病很急,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因此容易被误诊为脑膜炎等疾病,而贻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该患儿以高热抽风为主要症状入院,未见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初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治疗几个小时后症状加重,于是请李小荣前来会诊。李小荣通过中医四诊进行明确诊断后,立即调整了治疗方案,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作为河南省中医儿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的李小荣,除了擅长应用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哮喘、厌食、长期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及多发病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遗尿、血尿、水肿(肾炎肾病)黄疸、紫癜等小儿疑难杂症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开自制中药制剂的先河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李小荣针对孩子的生理、病理特点,不仅总结出一整套特色儿科用药规律,而且还将多年在临床中应用有效的方剂,通过改变剂型便于患儿服用,研制出针对小儿肺热咳嗽的糖浆制剂——清热止咳化痰汤(原名清肺止咳糖浆);针对新生儿黄疸的中药制剂——退黄合剂;针对小儿厌食的中药制剂——厌食冲剂;针对外感发热的中药制剂——退热冲剂,经临床验证均收到满意的效果,开了该院自制中药制剂的先河。其中,清肺止咳糖浆还获得了焦作市科技进步奖,又因其疗效显著,被应用到内科领域,成人、小儿均可服用。
如今,在她的带领下,该院中药制剂凸显品牌效应,目前拥有各种中医制剂32种,以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担任副院长后,虽然医院管理工作繁忙,但是李小荣仍挤出时间,每周抽出两天坐诊,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为患儿解除病痛。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的李小荣像一株根植于深山里的兰花草,在中医领域默默地散发着醉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