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樊树林、林瑞芳)筹集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农村文化中心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农民文体活动形式,扎实推进“活力乡村”主题活动……今年年初以来,山阳区按照“扩大覆盖面、推进标准化、提高利用率”的要求,逐步提高了农村文化中心整体建设水平,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随着城市的南移东扩以及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该区部分农村变身城市社区,现有行政村19个,居民5万余人。该区将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列入年度农村发展规划,纳入农村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指定专项财政预算,构建区、街道、村三级领导体系,并按照“贴近群众生活、符合农村实际、便于活动开展”的原则,多方筹资300余万元,促进了全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的落实。截至目前,19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成高标准的农村文化中心,其中新城街道恩村一街、墙南村和中星街道寺河村、冯河等9个村还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完善“三室一校一场”,为农村文化中心的亮点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建好阵地的同时,该区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并以“清洁家园”行动和“生态文明村”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卫、植树造林等工作,扎实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让农村文化中心都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该区还结合“活力乡村”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文体下乡”等活动,并争取资金15万余元,为行政村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借助科技富民网络村村通工程,组织人员深入各村指导群众利用信息网了解各类科技信息,并经常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赠送实用技术等各类宣传资料。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