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在北师大对话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专电 (记者李江涛)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13日与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在北京师范大学展开对话,莫言表示,诗人与小说家创作的艺术形象都能超越国界和时空。
阿多尼斯是叙利亚著名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已出版《风中的树叶》《这是我的名字》等22部诗集,并著有文化、文学论著近20种及部分译著。他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对诗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在阿拉伯文化界引发争议,并产生广泛影响。
山西“高考扶贫”
助702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据新华社太原8月14日电 (记者王飞航) 在今年的高考中,来自山西省石楼县的任龙龙以理科56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成为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恢复高考以来的“北大第一人”。据悉,受惠于国家的贫困地区专项生政策,今年山西省共有702名贫困学子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
沈阳市将每月22日
设定为“绿色出行日”
据新华社沈阳8月14日体育专电 (记者姜敏) 记者从沈阳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以低碳、畅通、文明沈阳形象迎接全运会,沈阳市将把每月22日设定为沈阳市“绿色出行日”,本月22日为首个“绿色出行日”,倡导采用公交或步行方式出行。
据了解,响应国家每年9月22日为“全国无车日”的号召,半个月以前沈阳市发起了“还蓝天给运动”大型公益体验活动,全市200余名各界民众以观察员的身份亲身参与体验,“绿色出行”得到大家普遍认可。在本月22日首个“绿色出行日”当天,政府部门率先垂范,公务车辆出行将减少50%,私家车力争“零上路”。
吉林省对基层就业
特困高校毕业生实施学费代偿
据新华社长春8月14日电 (记者姚湜) 记者从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近日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细化操作办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包括从今年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到省内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就业且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的,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据介绍,代偿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采取分年度代偿的方式,根据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年限,最高代偿3年,所需资金由高校所属同级财政安排。从今年开始,每年9月30日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向其就业所在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申请。
社会各界踊跃为湖北割皮救父的“孝悌兄弟”捐款80余万元
据新华社武汉8月15日专电 (记者李鹏翔、梁建强) 一位农民工在务工时不幸全身被重度烧伤,两个儿子争相割皮救父,“接力”参与皮肤移植手术。由于家境贫寒,弟弟还贱卖新房以筹集医疗费用……武汉黄陂“孝悌兄弟”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踊跃为他们捐款。目前,捐款数额已达80余万元。
400名书画家将共绘“美丽中国”
据新华社北京8月15日专电 (周英峰、卢晨) “书画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活动主办方15日透露,未来1至3年间,全国400名书画家将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的如画江山,再现悠远弥新的神州风貌。
北京大学教授徐寒说,画家、艺术家对祖国的爱,更多的是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对文化发展的贡献思考。把这种爱国情感画出来、写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世,才能沉淀出文化,实现它永恒的价值。
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总编张林表示,本次“书画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活动,旨在将一大批具有爱国之心、民族之情的书画家集聚在一起,用蕴藏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作品激励亿万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前行。
山东滕州:
农村办起留守儿童义读学校
据新华社济南8月15日电 (记者潘林青、叶婧) 山东省滕州市冯庄村办起留守儿童义读学校,留守儿童在学校上课。
冯庄村80%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外打工,村里留下60多名留守儿童。“放假了,孩子们不能没人管,最好的办法就是办所学校将他们照看起来。”冯庄村“第一书记”王琳琳说。经过多方筹集,她用2万元钱购置了几台电脑和其他一些教学设备,又借用了附近小学的教室,一所留守儿童义读学校就这样初步办起来了。
为找到合适的教师,她多次联系团滕州市委和滕州市义工协会,最终有许多志愿者以义工、支教的方式给孩子们免费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