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怀川人物 | 城建三年大提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戏剧人生沧桑路
采取措施保检修
我市检查新型墙体材料
专项基金征返工作
树立安全生产理念 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市住建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图片新闻
确保“双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烈日下的供水抄表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剧人生沧桑路
——记国家级编剧、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阅读提示

  杨林,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河南省林州市人,国家级编剧,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林是我省戏剧界一位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青年剧作家,是我省唯一包揽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文华剧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三项国家级大奖的编剧,他创作的话剧《红旗渠》,现代京剧《霸王别姬》,现代豫剧《常香玉》《谢延信》成为戏剧界的经典作品,在全国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用“跌宕起伏”形容杨林走过的路,不过分:

  ——13岁辍学学戏,10年戏曲演员生涯,刚唱成“台柱子”,嗓子却“失声”了;

  ——转行当戏剧导演,却因不够圆融的性格屡屡碰壁“被下岗”;

  ——当过江湖响器手、澡堂洗衣工,十余年颠沛流离,生活这出戏让他备尝艰辛……

  用“一飞冲天”形容杨林写下的戏剧,不过分:

  ——一剧成名。杨林重返戏剧创作的第一部作品,现代京剧《霸王别姬》就一举夺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这部戏不仅完成了杨林的传奇回归,而且让已撤销10年的广西京剧团恢复了建制,并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省级京剧院团”,在业界有“一部戏救活一个剧团”之说。

  ——屡创精品。话剧《红旗渠》让杨林二度捧回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现代豫剧《常香玉》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文华大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现代豫剧《谢延信》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杨林是目前我省唯一包揽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文华剧作奖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三项国家级大奖的编剧。

  走进杨林,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有戏的人,人生如戏,戏亦人生。

  冥冥之中,杨林和他的戏剧有一种内在的情缘。

  写现代豫剧《常香玉》,常香玉学戏的经历,仿佛也在写他自己。

  常香玉决心跟爹爹学戏,被族人逐出家门。临行前,爹爹问她:“咱这一走,你可连个家都没有了,你不会怪爹吧?咱这一走,你可连个姓都没有了,你不会恨爹吧?咱这一走,你可连个祖宗都没有了,你不会埋怨爹吧?”

  常香玉回答:“爹,我不怪你,我不恨你,我不埋怨你。”

  13岁的杨林从林县(今林州市)大山里走出,辍学入戏行时,和父亲也有相同的对话。

  那是1974年的夏天。瘦弱的杨林和父亲起了个大早,翻过几个山头,准备到公社乘车去剧团。正走着,父亲停住脚步,坐了下来,把杨林叫到跟前。

  “去剧团就不能上学了,你不后悔?”

  “不后悔。”

  走了没多久,父亲又坐了下来。

  “学戏可苦呀,你怕苦吗?”

  “不怕。”

  “这条路可不好走呀,你不后悔?”

  “不后悔!”

  走到一处路口,父亲靠着一棵柿子树,久久地看着儿子。

  “你去剧团,可连小学文凭都没有了,你可别埋怨我呀!”

  “不埋怨。”

  就这样,杨林入了戏行,也把一生交给了戏剧。

  杨林写现代京剧《霸王别姬》,其中也有自己的影子。

  学了戏,迷上戏,凭着勤学苦练和对戏剧的感悟,杨林很快脱颖而出,唱成了县里不大不小的角儿。1982年,杨林由林县豫剧团调到焦作豫剧团,由此翻开了戏剧事业新的一页。然而,此时命运给踌躇满志的杨林开了个大玩笑:忽然“失声”了。对一个戏曲演员来说,嗓子破了,就意味着演唱生涯的结束。

  年轻的杨林第一次体会到了命运二字的“重量”。

  据杨林回忆在《霸王别姬》里,有一个“水神爷”的角色。这个角色以前由剧团一位名角儿扮演,因为喝了别人给的水,导致嗓子“失声”,再也唱不成戏了。后来,那位名角儿就给剧团烧了一辈子开水,团里的人只喝自己烧的水。最后,那位名角儿死在了自己的水壶边。杨林说,“水神爷”就有他的影子。

  正如那位“水神爷”,虽然嗓子“失声”却始终没有离开剧场一样,杨林也没有因嗓子“失声”而放弃自己的戏剧梦想。不久,杨林考上了河南省戏曲学校导演专业,从更高的角度反观戏曲,有了对戏曲更多的思考。

  在这里,杨林如醉如痴地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作家梦也由此萌发。

  毕业后,杨林如愿成为一名戏剧导演。然而,不够圆融的性格令他备受打击,杨林离开了原单位,开始四外漂泊。红白事给人吹响器,但没干多久又摔断了腿,杨林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妻子每个月600多元的工资维持着。那段日子,杨林多花2角钱买份报纸都会感到惭愧。1998年,春节将至,杨林甚至连买肉的钱都没有。由于生活所迫,杨林背起行囊去郑州找当澡堂老板的同学,做了一名洗衣工。

  从演员到导演,从导演到洗衣工,生活的落差、世事的艰辛、人间的冷暖,磨炼了杨林的意志。得失之间,取舍之间,杨林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认为,这些经历,不是苦难,而是人生的财富,更是创作的源泉。

  任何坎坷,都不曾让杨林放弃对戏剧的热爱。读他的剧本,你会深切感受到,很多人物身上都有他的内心独白。

  2001年,他创作了现代京剧《霸王别姬》,讲述了一位擅演虞姬的京剧团女团长为振兴剧团重排大戏《霸王别姬》的故事。为请曾经反目的名角儿师弟回团,女团长不惜屈尊去唱堂会,在重回舞台梦想即将实现之际,她毅然把角色让给了弟子青衣……杨林说:“戏”是一颗带有魔力的种子,谁亲近它,它就会植根于谁的心灵。

  《霸王别姬》奠定了杨林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2004年,杨林接受了河南豫剧一团的邀请,创作了剧本《常香玉》。杨林说,通过剧本还原大师,最关键的是对于大师灵魂和精神的寻找和表现,这也是最难的。杨林选择了一种新颖而独特的结构方式:全剧以常香玉生命弥留之际的回顾倒叙展开,让老年香玉与青年香玉跨越时空,同时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用诗化的风格,展开人物的心灵絮语,揭示人物深层的情感世界,叙说大师的精彩人生,为再现大师风范和魅力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老年香玉与青年香玉在往昔场景和当代场景间灵活转换,不仅把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在这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中,一个形象鲜活的常香玉被栩栩如生地还原在了舞台之上。

  写话剧《红旗渠》的过程,是杨林的一次圆梦之旅。杨林说,这是献给父亲的一部作品。

  杨林的父亲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做过乡村教师,当过演员,后来一直在林县豫剧团做编剧。杨林说,父亲几乎经历了修建红旗渠的全过程。对于红旗渠,杨林的父亲和林县的普通百姓一样,怀着十分特殊的情感,除此之外,他还从艺术创作者的角度,对红旗渠有着特殊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杨林创作一部反映红旗渠的剧本,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当父亲带着极大的遗憾离开人世时,杨林才骤然明白《红旗渠》在父亲心中的分量,该剧本完成于2011年,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景式的叙述方式描绘了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开凿“人工天河”的历程。此剧由河南省话剧院搬上舞台,演出后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被业界称为一部划时代的话剧。红旗渠所赋予的时代精神,在今天依然震撼人心。

  目前,杨林创作了以山东省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为原型的山东吕剧《百姓书记》。这部戏剧描写了一位县委书记在时代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义无反顾带领全县百姓在没有路的地方探索出了一条致富之路,让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寿光县迅速崛起于齐鲁大地,并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蔬菜之乡。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王伯祥看了剧本后对杨林说:你写活了王伯祥,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啊!

  很多人说杨林是主旋律作家,杨林说,社会有阴阳两面,他更愿意把美好的事物呈现给大家,更愿意发现人性之美,并将其放大。杨林说,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这是责任,更是心愿。

  其实,人性之美无处不在。杨林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两件事。

  一是在戏校读书时,一次在郑州一家书店买书,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后发现,所有的钱加起来还比书的定价少了五分钱。售货员把书先给了他,让他方便时再把五分钱送过来。售货员说:“我相信你。”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温暖着杨林的心。

  另一件事是,在杨林贫困潦倒时的一个冬天,他乘长途汽车赶夜路外出办事,半夜下车后才知道这趟车只是把他放在了城郊,离他要去的地方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黑夜里,伸手不见五指,杨林感到了孤寂、迷茫,还有莫名的担忧。与杨林一起下车的一位当地农民和他一路唠着嗑步行了两个小时。走到目的地后,杨林才知道,此地与这位农民的家是相反的方向,这位农民是专程送他的。杨林说,这位农民是寻找和别人一起私奔的妻子未果后回家的,钱又在车站被偷了。可就是这样一位正处于极度失意落魄之中的人,却如此无私、质朴地向一个陌生人伸出了友爱之手,其散发的人性的温暖和光芒,值得我们歌颂。

  看淡荣辱天地阔,真水无香道在心。杨林说:“用善待他人的心态去对待万事万物,世界也必定会反馈于人的。”

  杨林近照。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 言 孙 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