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初秋时节,解放区陶瓷路社区门前的小广场上,伴随着《最炫民族风》铿锵有力的节奏,李阿姨和几个老姐妹跳得正起劲。她高兴地说:“每天晚上来这里唱唱跳跳,既锻炼了身体,又结识了一群好姐妹,心情也舒畅多了。”
解放区作为焦作市的中心城区,她的魅力不单单是城市活力的象征,更在于洋溢在这片土地上暖暖的文化温情。近年来,该区围绕“强三优二促转型,综合提升做示范”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居民的文化活动,一场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在这里蓬勃开展,一张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这里闪烁,赋予了解放区文化强区、文化大区的荣誉称号。
在解放区,文化建设有一种强大的推进力量,党委重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驻共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推进新机制。该区每年都把文化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区政府与各街道、各部门签订目标明确、任务细化的目标责任书,使文化工作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各街道、各社区和各村。
文化惠民工程是重头戏,该区先后投入6000万元建成了24座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3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游园、健身活动场地48个。这些文化活动中心和游园健身场所,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为解放区创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切实解决辖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小、功能不全的问题,该区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列入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投资200多万元改建了区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馆内现有爱乐艺术团、群星艺术团、京剧协会、月季朗诵艺术团、金阳光艺术团等16个日常活动文艺团体,市民随时可以参与,全年可服务辖区居民5万余人次,已成为解放区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为满足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的实际需求,解放区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了9个街道文化站、3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23个农村文化大院,在8个社区建成了红月亮社区图书馆。目前,全区拥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到15个,拥有大型文化广场12个、社区文化活动广场40多个、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59个,打造了5分钟文化活动圈。
一支庞大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该区每一个社区、每一个院落。业余文化热心人员和演出队伍不断涌现,拥有秧歌、戏曲、歌舞、书法、绘画、太极拳、门球等各类文体队伍200支,群众文化骨干1500余人,他们带动居民加入一支文体队伍,学会一种健身方式,培养一种文艺特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完善的文化设施,为全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社区文化活动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以广场文化、游园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节庆活动和送戏、送图书、送春联下乡、下社区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层出不穷,可谓“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季季有特色,全年不断线”。
社区文化体育节是该区的知名品牌,也是展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一项盛事。从2000年开始举办社区文化体育节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每届的时间也增加到30天,演出节目由100余个发展至500余个,参加活动人数多达15万人次。陶瓷路社区的“邻里节”、花园街社区的“包饺子比赛”、焦作街社区的“剪纸比赛”、月季园社区的“亲子节”等社区自发活动,凝聚了人心,促进了邻里和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马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