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东南三十里处的黄河大堤北侧有个村子叫御坝,提起御坝,人们会记起清朝雍正皇帝治黄的故事。
康熙末年,黄河决堤于何营、詹店、马营等处。康熙皇帝先后派巡抚杨宗义、都御使牛钮、翰林院侍讲齐苏勒、总河赵世显、陈鹏年等大臣率领数万民工堵挡,整整堵挡了四年都没堵挡住。
雍正皇帝继位后,亲自率领大学士张鹏翮、侍郎稽曾筠会同河南巡抚石文焯、总河齐苏勒集于决口处视察。雍正皇帝面对着汹涌澎湃的黄河说:?黄河南岸是邙山,山势高拔,北岸是平原,地势低凹,同时黄河与沁河在这一带交汇,二水相迭并涨,决口又在黄河水顶冲之处,由于南高北低,水势必然凶猛异常,大堤就易冲垮。以朕之见,不能光加固月堤,必须在决口上面从姚旗营到秦厂之间筑个挑水坝,将黄河水挑向东南流。水势减弱,堵挡决口就易如反掌了。你们觉得如何??
众大臣齐说:?万岁圣明,应该如此!?
于是,总河齐苏勒把堵挡决口的民工全部调来筑坝。一队从西头姚旗营筑起,一队从东头秦厂开始。民工看见皇帝亲临现场指挥,个个劲冲斗牛,不到一个月功夫,十数里长的大坝差不多筑成了。可是到合拢时,怎么也合不拢。总河齐苏勒叫民工用钉船帮支于河口两岸,卷下拦水埽坝,也无济于事,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雍正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一横,夺过民工手里的铁锨,剜了一锨土说:?河神在上,你们若能助我一臂之力,使我这一锹土下去把水堵挡住,我将亲自颁旨为你们塑像修庙!?说罢,将土填入水中。大臣和民工见皇帝亲自铲土堵口,也都争先恐后往里填起了土。
河神被感动了,暗用神法,使丢进水中的土固定下来,土越堆越多,超过了水面,挡住了水流。
由于挑水坝筑成,把迎头水挑向东南流,詹店、何营、马营等处的决口水势大大减弱,民工随即堵挡住了决口。
雍正皇帝不失前言,随即颁旨,在这挑水大坝的月堤外对面九叉路口上,修了一个特大的河神庙,塑造了禹王、金龙四大王、十家龙王、堵挡二将军诸神像。钦命御书嘉应观,顾名思义,即对他继位皇帝的美好的应兆。
为了纪念这一壮举,雍正皇帝还将这个挑水大坝赐名御坝,并刻石立碑记之。后人就在这御坝碑旁边居住,建立村庄,村庄名就叫御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