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今日武陟/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县多措并举抗旱保秋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嘉应观乡力夺秋粮丰收
图片新闻
县住建局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圪垱店乡全力抗旱保秋
简 讯
“道德讲堂”传递正能量
强化党务政务公开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5年漫漫行医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他用真情、奉献书写着人间的大爱,用真诚、敬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村医张广瑾35年行医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8月14日上午10点,詹店镇小马营村卫生所,村医张广瑾在不停的忙着。

  “来这里看病俺放心,医生的技术高,但药价不高。”正在输液的岳秀云和笔者拉起家常,“俺是7点来到诊所的。当时,张医生正在熬豆浆,前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到现在他还没有喝上一口。”

  岳秀云家住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冯庄村,距离小马营村约12公里。五年前,她被某大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心脏供血不足”等多种病症,奔郑州,去上海,吃药,输液,钱没有少花,病情也没有好转。“来这里看病是一个亲戚介绍的。输液每天也就是十几块钱,一星期吃的药才二十四块钱,感到身体好多了!”

  1977年,张广瑾的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年仅17岁的他被迫放弃学业回乡务农。白天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晚上挑灯攻读医学经典是他每天的“功课”,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是乡邻们对他的评价。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他自费到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医院跟班学习,三番五次到周边地方向老医生拜师学医。精湛的技术、低廉的价格、细心的服务吸引着方圆几十里的患者前来求医,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在采访时,笔者感到这个诊所与其他诊所有点不同,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张广瑾身穿洁白工作衣上佩戴熠熠闪光的党徽,更是诊室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费收缴证》。他告诉笔者,自从入党以来,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尽早解除疾病痛苦是他不变的宗旨。该镇何营东村的何留旺身患脑血管后遗症卧床已经6年了,张广瑾每天坚持到其家中进行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一切都是免费的,药费也是只按进价收取,现在的老何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精神也非常好。对于来就诊的患者,不管是远是近,只要家庭经济困难,他都要给予减免。从医35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患者垫付和减免医药费8万余元。

  采访结束时,笔者见到了入户为村民体检刚刚回来的张广瑾之子张仕瑞。毕业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的张仕瑞曾经在郑州、南阳等大医院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他成了医院的顶梁柱。今年年初,在父亲张广瑾的再三动员下,张仕瑞返乡做一名乡村医生。

  “党和国家的医改政策越来越好,时时事事都为咱乡村医生和老百姓着想。我要把这个接力棒传下去,让父老乡亲们的身体更健康,奔小康的路上劲更足!”展望未来,张广瑾信心满怀。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任永立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