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贺小兵、张文斌)8月21日下午,我县在焦作迎宾馆举行“黄河文化与妙乐寺”论坛。省文化厅副厅长郭书城出席并主持论坛,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市领导王明德、原振喜、甘茹华、迟军,市(厅)级干部魏丰收,县领导常鸿、闫小杏、魏国龙、王亦山、庞恩庆、薛新生、胡宜朝等出席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震中,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王贵祥,北京中科景园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石培华等5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共襄黄河文化发展繁荣盛事,畅论妙乐文化发展美好愿景。
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明德在致辞中说,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作为焦作十大文化旅游园区之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武陟县高度重视妙乐寺遗址的保护、开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佛教文化主题,突出佛塔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妙乐寺已成为全市极具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他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武陟和焦作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妙乐寺遗址的保护、开发、建设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张凤有在致辞中说,武陟县注重传承发扬黄河文化,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借助“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知名品牌,以及佛祖真身舍利妙乐寺塔、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的重要影响,深挖内涵,积极推介,勾勒出了武陟独特的文化品格。他希望我县不断创新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进一步提升武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不竭的绿色动力。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在论坛上致辞。他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武陟发展的领导、专家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鸿说,近年来,我县狠抓黄河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妙乐寺佛文化资源的挖掘,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与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成功创建了全国唯一一家“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并成立了黄河文化研究中心。以嘉应观为核心、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以都市休闲旅游为处延,规划建设了面积22平方公里,总投资60亿元的嘉应观黄河文化游览区。同时,深入挖掘研究妙乐寺塔在建筑、文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立足于保护性开发,规划建设面积5.5平方公里,总投资6.43亿元的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
常鸿表示,我县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切实转化利用好论坛取得的各项成果,努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成长、上档升级,为打造文化河南,助推焦作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天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参加了在我县未来假日酒店举行的“黄河文化与妙乐寺”理论研讨会。
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在研讨会上致辞。她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闫小杏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不吝赐教,为武陟文化的传承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推动武陟跨越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论坛举行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就妙乐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建立年代、建筑特点、历史风貌,以及旅游产业如何创新发展等发表了真知灼见,共同为我县研究、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会诊、献计献策。
县领导冯欣、宫卫红、朱保忠、张杰、魏新东、何广祥、杜国定、宋鹏飞、杨灵枝、郭文礼、王素梅参加了上述活动。
据了解,此次论坛作为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13云台山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自8月20日开始,为期三天。期间,举办了多场专家研讨会,并专程前往嘉应观、妙乐寺进行了实地考察。
8月21日下午,我县在焦作迎宾馆举行“黄河文化与妙乐寺”论坛。图为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翟晓飞、张文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