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李骏鸣、谢红军)这个秋天,对于武陟县詹店镇詹东村19岁的小伙子魏志新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也有感动,更有希望。
家庭困难的魏志新今年拿到了南京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正当一家人为学费犯愁时,8月24日上午,分包詹东村的武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为他送来了3000元救助金。了解到魏志新报的是车辆工程专业,常鸿勉励他,郑州日产在武陟建立了两个产业园区,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他的专业对口,学好本领,来家乡就业不成问题。
和常鸿一样,当天,武陟县的15位县级领导都深入到所分包乡镇村庄的困难大学生家中,开展“情暖农家、爱心助学”救助金发放活动,共为403名困难学生发放救助金81万元。
记者了解到,爱心助学仅仅是武陟县开展“情暖农家”活动的一个主题。2011年年底,该县在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备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访民事、惠民生、促和谐、谋发展”为主题的“情暖农家”活动,组织130个县直单位、近1000名干部与贫困户、留守户、“五保户”等11个类型的4500户群众以及他们所在的村(街)结成了帮扶对子,先后开展了“越冬关怀”“春节慰问”“洁净农家”“新春之际话发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党员干部下基层走访月”“党员志愿者服务月”“党性教育月”等主题活动。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武陟县根据市委提出的“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要求,在扩大覆盖面、增加走访频率、征求民意解难题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情暖农家”活动,使“情暖农家”活动成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经常之举和自觉行动,成为加快中等新兴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领导由包亮点到包全面。活动之初,该县规定,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一个村(街),每一个县直单位联包1~6个村,尤其是县级领导分包的这些村(街),往往是各乡镇(办事处)的亮点村,发展好,问题少。“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始后,武陟县结合全县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县级干部联乡包村责任制,县委书记、县长每人分包15个乡镇(办事处)各一个村,其他县级干部每人分包1~3个乡镇(办事处)的7个村。现在,该县50名县级干部分包了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的352个村,不仅实现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村全覆盖,而且以上率下,起到了带动、督促作用。
活动由每月一次到周周走访。两年来,武陟县一直在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组织一次集中下访,为群众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指导农村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该县要求所有县级干部和县直单位一把手“一周一村、周周走访”,从今年7月下旬开始,集中两个月对所包村全部走访一遍,努力在全县形成“干部包村全覆盖、贴近基层常调研、问题解决在一线”的良好局面。
干部由慰问帮扶到问政于民。据该县组织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帮扶单位和联户干部共帮助农村整修道路近3万米,改造线路2万余米,协调发展资金2000余万元,为农户提供发展信息2万余条,帮选致富项目310个,捐款20余万元,赠送生活物品10万余公斤。主题实践活动开始后,该县把亲民便民、利民惠民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结合起来,使每周的下访日成为民情问政日、征求意见日、整改评议日、为民服务日。今年8月初,该县进行了一次社情民意大调研,归类整理出涉及干部作风、经济转型、民生热点等方面的意见100余条,并分到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督查落实。
武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恩庆告诉记者,县级领导包村全覆盖,增加下访频率,更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掌握基层实际,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受地域限制的情况,该县推出了“五享十免”服务,真正实现了百姓看病全县范围内的“一卡通”。该县还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新路子,开全省先河,在352个行政村建立了慈善工作站,织起了一张保障民生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