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怀川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杨树的年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川地理》第六期
大杨树的年轮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玮萱 赵耀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8月22日晚的新华街,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大杨树”夜景格外迷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更令焦作充满了活力。
  位于新华南街、具有100多年树龄的2棵大杨树。
  上世纪90年代初街头的剃头匠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碎片。 陈先文 摄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华街的焦作市民。
  陈先文 摄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庆老董家”驴肉店。
  小蓝鲸大酒店实施的“明厨亮灶”工程让食客吃得放心。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新华街,那时的大杨树就已经长得十分高大。 陈先文 摄
  8月10日早晨的新华中街。目前保存下来的7棵大杨树枝叶茂盛,见证着新华街的变迁。
 
   

  >>>>缘起

  在焦作人心中,“大杨树”既是一个商业名词,又是一个历史符号。

  如果疏通历史的脉络,你就会猛然发现,历史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东西。在历史的榜单上,惊涛骇浪、繁花似锦往往被甩在一旁,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件却成了“座上客”。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大杨树的故事。

  秋风吹来,树叶飒飒作响。我们抬头仰望,大杨树商业街旁9棵大杨树(新华中街7棵,新华南街2棵)的树干与树杈在朗朗晴空下交错生长。虽历经百年,但它们依旧向上,拉长着树的年轮,诉说着焦作商业的历史。

  追根溯源 大杨树的前世今生

  每当夜幕降临,咖啡馆的迷离、KTV演艺中心的热情、酒吧的疯狂、茶馆的清雅、食府的喷香……勾勒着如今解放区大杨树商业街的繁华,渗透着焦作从上世纪初开始从未间断发展的独特的商业文化。

  焦作商业要从几条老街说起,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几条老街道也正是焦作近现代城市文化的起点。

  焦作是块神奇的土地,最早的城市历史可追溯至商,汉时城市文明达至巅峰,而焦作古文化就像一个美丽的气泡,眨眼间消失殆尽。直至清末民初焦作也还只是一个荒凉的农村,当时的焦作只有一条街,名曰“盐店街”,就是如今的解放区民生街。随后,一个名叫哲美森的英国人来到焦作,为盐店街披上了“洋外衣”,盐店街继而改名为“哲美森街”。

  焦作是清末民初全国三大著名煤矿城市之一。1897年,英福公司在伦敦成立,次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02年,英福公司委托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哲美森来焦作主办矿务,在如今的解放区下白作社区征地划界,开始掠夺性开采。1907年,因运煤之需,道清铁路开通。

  随着英福公司在焦作建矿采煤,工人逐渐增多,焦作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先后形成了哲美森街,花园街,东、西马市街,福中街,中原街,福予街,商会街,新东街,焦作街等52条街巷。

  1904年的哲美森街已有百货、布匹、日用杂货、饮食服务店铺20多家。道清铁路展至焦作后,晋、冀商人和美、英、俄商人分别将京津杂货、苏杭绸缎和煤油等商品输入辖区市场。1922年,中山街(现贸易大厦南门附近街道)和东、西马市街(现解放区新华街)附近基本形成了商业街,有德茂成、德顺祥、同兴和、太兴华、予华亭、三瑞和、日增恒等20余家较大的商业店铺和130余户商业摊贩。

  在这里,你能吃到来自河北大名府的“张三包子”,吃到美味的“陈二眼烧鸡”和香、酥、脆的“靳贤书烧饼”,住上有电灯的旅馆,顺便还可以去上海人在中山街开的焦作第一家照相馆照相,据说这里的照相材料全部是外国摄影材料。

  然而,这些高档消费的消费者主要是在焦作生活的英国人、日本人及煤矿主们,焦作的普通老百姓也只能站在橱窗外面“隔空探物”一番。

  浪漫回忆 大杨树下的多彩生活

  “以前这里有三四百棵大杨树,最大的一棵是现在市五官医院门前的那棵。夏天的傍晚,老老少少都会坐在大杨树底下乘凉。你一句,我一句,非常热闹,整天都跟开大会似的。”提起当年的大杨树,今年75岁的张永兰老人津津乐道。

  17岁时,张永兰来焦作工作,居住在解放区胜利街。她回忆,当时的焦作就安扎在一个小山坡上,而大杨树商业街及其周边就是镶嵌在小山坡上的一颗明珠。

  每天清早上班时,如果来不及做早饭,张永兰就会花上几分钱到现在大杨树商业街附近喝碗油茶,吃根油条。与当地人一同吃早饭的还有住在大车店里和旅馆里的煤炭商人。当时焦作就有一个公共澡堂,位置就在如今大杨树商业街的西南角,澡堂里设有旅社,主要供有钱的煤炭商人使用。5分钱可洗一次澡,且就一个大池子,要男女分时段洗澡,每周张永兰都要动员全家去洗一次澡,这在当时是件奢侈的事情。拉平车贩煤的商人一般住在大车店,当时大车店的位置就在如今大杨树商业街小蓝鲸饭店斜对面。拉煤的平车全放在大车店里,里面有拴马的地方,还提供马饲料。

  张永兰记得,当时,大杨树商业街还有一条静花街(音似),那里有座老君庙。上世纪50年代,老君庙香火还很旺盛。“文化大革命”后,这里改成了医药公司仓库。现在大杨树洗浴中心的位置原来有西修业里、东修业里(音似)两条胡同,胜利南街一带有东澄清、西澄清(音似)两条胡同,都很热闹。当时解放区新华街附近主要是门市部,有卖菜的、卖布的、卖肉的、杂货铺等。解放区协街主要是卖小吃,大舞台设在中山街,与卖小吃的协街相对。

  在张永兰的记忆里,最美的日子莫过于去大舞台听听戏。邀上左邻右舍,花几分钱听上几出戏,这在当时是颇有情调的文化享受。如果经济条件较好,也可多花几角钱,包一张八仙桌,一边听戏一边嗑瓜子,殷勤的伙计会忙不迭地向你递敷脸的热毛巾。当时有好多名角来大舞台唱戏,梅葆玖、常香玉、马金凤、毛爱莲、申凤梅等都在大舞台上亮过相。

  说着说着,张永兰老人笑开了花,她在回忆过去,回忆自己最美好的青涩年代。

  展望明天 大杨树的商业希望

  记忆是美好的,而未来更值得期待。2002年,在焦作市委、市政府和解放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杨树商业街开始进入规划建设程序。2007年投入使用的大杨树商业街成了再现焦作商业文化的经典之作。

  谈起“大杨树”未来发展,新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树凯如是说:“按照解放区委、区政府‘优二强三’战略,大杨树商业街项目被定位为集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网络传媒、广告创意、艺术摄影、茶艺文化、大众建设、旅游纪念品、住宿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中心,将大杨树餐饮文化娱乐街建设成焦作市文化产业的集聚高地。”

  截至目前,已有69家商户入驻大杨树商业街,基本实现了一站式文化娱乐消费。在“吃”上,全国10余家知名度较高的餐饮店入驻该街,生意持续火爆。如百年“怀庆老董家”驴肉店、山西的一尊黄牛、武汉的小蓝鲸、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阿瓦山寨;在“娱”上,该街拥有焦作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同一首歌音乐广场、西街酒吧、苹果酒吧、玖号会所等;在“健”上,“杨树街”引来了奥世运动广场、重庆家富富侨保健足道、大杨树洗浴中心等;在“购”上,该街不仅拥有本地各类特色特产超市、烟酒名店等,而且还有台湾天禄茗茶等其他具有外乡风情的购物商店、旅游纪念品商店;在“住”上,该街拥有全新概念“大杨树自助式公寓”;除此之外,该街还有众盛房地产开发公司、影楼会所、古玩金币店、美体休闲会所等。总之,凡是涉及文化产业的娱乐休闲项目在该街几乎都能找到。如今的大杨树商业街已成为焦作市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大杨树商业街发展的脚步仍未停止,它承载着焦作人对商业文化的理想,承载着一座城市明天的繁荣。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赵耀东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