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之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恪尽职守 心系患者
化工镇先转快转真转实转 构建和谐美丽新家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转 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 农村党建向服务型党建转
化工镇先转快转真转实转 构建和谐美丽新家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禾正茂丰润园秋梨喜获丰收。
  横山村干部对照党务公开栏,向村民讲解“四联五服务”制度、内容及党员开展活动情况。
  鸿基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刘志萍

  在孟州市历来有“化工镇的秋天最长”之说。8月份走进该镇,这里已经是红红火火,从当月开始,这里就开始了金秋的收获。

  “今年的秋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但收获颇丰的季节。我们紧紧抓住焦作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孟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先转快转真转实转,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转,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农村党建向服务型党建转,着力构建和谐美丽化工镇。”该镇党委书记杨东方说。

  据了解,该镇有屡创粮食产量新高的国家万亩良田,有“花生之乡”的种植传统,更有地黄、山药、丹参、白术等为主的药材种植模式,这里每年有数千名农民到外地承包土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镇,农业强镇。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农业强镇的化工镇如何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该镇紧紧抓住转型良机,从三个方面进行转型。

  转型一 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转

  该镇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更加注重发挥优势,通过发挥该镇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服务等优势,吸引了鸿基农牧、恒润冷暖、广润研磨、谷香缘、丰润园等一大批大个头项目落户于此。二是更加注重优化服务,认真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化“村企共建”,保证所有在建、开工项目不受来自企业外部的干扰。三是更加注重做大做强,投资2.9亿元的鸿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对接二产、连接三产”的全新经营模式,并配套引进了有机肥厂、冷链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扩大了集聚效应。

  去年,该镇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紧紧抓住项目建设,是历年来投资最多的一年。全镇共新上、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有投资1.2亿元的孟州广润研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耐磨材料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孟州市鸿基食品冷链物流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孟州市鸿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1100万只肉鸭屠宰项目,投资7000万元的孟州市鸿基农牧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等。

  今年上半年新增项目有焦作市百钰塑业有限公司投资4.3亿元建设的年产30000吨高分子聚丙烯专用料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名称核准、项目备案,正在进行环评及开工前准备工作;有总投资6000万元的焦作市孟之缘食品有限公司,一期投资2300万元的年加工800吨干果项目,目前,该项目基础设施已完工,生产设备正在安装;有总投资5000万元的广茂食品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800万元的花生加工项目等。

  项目建设拉动了该镇工业经济的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

  转型二 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

  依托农业企业,打造特色农业发展龙头。一是打造养殖业龙头。围绕孟州市鸿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建农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发展规模化饲养。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四个,肉鸭日存栏量达90万只,年产肉鸭1100万只,年销售收入达7亿元。二是打造种植业龙头。围绕焦作市禾正茂丰润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餐饮、娱乐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创新投资机制。目前,该园区面积已达1300余亩,种植优质韩国梨1000亩,红香酥梨60亩,莲鱼共养荷塘80亩,油料经济作物100亩,蔬菜大棚20座。通过土地流转力争在两年内使其规模达到5000亩,每亩年产值达到6000~8000元,园区年产值达2亿元,解决500人以上的直接就业和2500人以上的间接就业。辐射带动园区周边的果树种植、中草药加工、农家餐馆、手工艺品加工、花卉苗圃,丰润园将成为一所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型园区。

  围绕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群。一是打造花生加工产业群。围绕海头、东孟、西孟村的花生加工群,引进焦作孟之缘、孟州广茂食品、孟州谷香缘干果加工和中港睿奇花生奶加工等花生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重新打造化工镇花生名片。二是打造药材种植产业群。充分发挥地黄原产地优势,合理布局,规划发展,以许庄、云水、横山等村为重点,形成以地黄、山药、丹参、白术等为主的药材种植模式,目前全镇药材种植面积10000余亩。三是打造板材加工产业群。依托宏杉木业、远大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努力实现沿吉祥路板材加工从粗加工生产到精细包装、从木材销售到品牌销售的转变,提高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壮大产业集群。四是打造蔬菜种植产业群。以西孟港、横山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科学运作,加强规范和指导作用,实现蔬菜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千亩蔬菜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160座。

  凝聚多方力量,打造特色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发挥农办服务作用。由镇农办牵头,对全镇49家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从信息、技术、信贷、销售等各个环节综合协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化工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发挥合作社作用。以鸿基农牧养鸭、金果果种植、绿丰果蔬等6家规模大、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加强规范指导,通过加强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引导群众致富。三是发挥土地流转中心作用。通过政策宣传、合理引导,在贺庄、西孟、横山、石井等村流转土地7635余亩。目前,该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3800余亩。

  转型三 农村党建向服务型党建转

  去年,该镇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达标升级、“包乡联村驻户”活动,在深化创先争优“红旗榜竞赛”活动的基础上,以横山村为试点,在农村党员中创造性地开展“五组一队”活动,后经市委组织部调研后,在孟州市以“四联五服务”工作机制进行了推广。

  该镇党委政府紧紧以“四联五服务”工作机制构建服务型党组织,探索了一种在农村工作中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员作用发挥的崭新模式,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按需设岗,搭建服务平台。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成立五个“党员功能小组”,即政策宣传组、经济发展组、和谐稳定组、环境卫生组、文化娱乐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分组推选有能力、有威信的人员担任组长,负责村级事务,服务群众。

  二是因人定岗,明确岗位职责。把大学生党员和退休老教师纳入到政策宣传组,该镇将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列入经济发展组,把退休老干部等在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党员列入和谐稳定组,将热衷于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党员纳入环境卫生组,把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组成文化娱乐组,实行村党组织与各组组长、各组组长与党员逐一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将每个党员的职责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让每名党员找准定位,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

  三是公开亮岗,加强群众监督。该镇以各村为单位,根据上岗党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每个党员在年初党员大会上对承诺事项进行公开承诺,使每名参加五个“党员功能小组”的党员更具有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对自身的约束力。

  四是服务履岗,激发党员活力。在“四联五服务”活动中,广大农村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先后与800余户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参加“清洁家园”卫生整治1680人次,举办宣传演出160余场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考核评岗,规范日常管理。该镇重点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五个“党员功能小组”的管理。一是例会述职制,二是服务纪实制,三是考核评价制。

  农村党建“四联五服务”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有力促进了该镇的各项民生工作。投资2600万元的海头村龙首小区一期、二期工程、投资800万元的刘庄村居民楼已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投资149万元的化工镇文化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完成镇北环路、东孟水运路、吉祥路、段庄、东光、中化、杜庄村等道路硬化18300余米;高庄、段庄北滩蟒河桥修复工程目前正在施工;涉及5个移民村的高效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镇中教学楼加固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于9月份开学前交付使用;东化小学餐厅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地基建设中。

  (本栏照片均由化工镇提供)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