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山是天地间激情的凝聚,谷是时间脚步踩踏的印记,而水则是天地间亿万生灵的血液与汗水的凝聚。亿万年来,净影峡谷经历火山爆发、地壳变动、海枯石烂,于是,岩石的世界发生了裂变,无数生灵在大自然的风暴中挣扎抗争,生死转换。裂变中,将军站成了一座座绝壁险峰,士兵手挽手凝成了延绵不断的山峦,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则幻化成奇峰峻岭上一望无际的翠柏苍松。当然,还有脚下的山泉流水,是千百年来历史的曼妙咏唱,是生命的汗水、血脉在不息地流淌……
焦作净影峡谷的水是多情的。这里的水从岩石间涌出,从绝壁上飘落,千姿百态,金声玉振,仙乐般回荡在山间,沉醉了高山,陶醉了大地。
石壁上流下的水,我们叫她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倾泻下来,顷刻间就变幻了身影。线瀑、台瀑、叠瀑、巨瀑……净影峡谷有数不清的瀑布,千姿百态,多情灵动,赋予这里更加丰富的灵性。
地表溢出的水,我们叫她山泉。净影寺的山泉无处不在,经历了岩石土壤的千万重过滤,纯净得一尘不染,清冽而甘甜,捧一口细细品尝,那滋味胜过任何语言的描绘。
于是,我在梦中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奇迹:净影的水竟然是天津海河的神秘源头。海河全长1090公里,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西起太行山,东临渤海,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南接黄河,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坐落在海河流域的东、北部。
据史料记载,卫河是漳卫南运河的主体部分。而净影峡谷是卫河的发源地,则显得鲜为人知了。其实,净影峡谷是卫河最上游真正的发源地,是卫河水系最主要的源头。从这个角度讲,净影峡谷当然也是天津海河发源地之一。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卫河究竟是怎么一条河流呢?卫河汉称白沟,隋称永济渠,宋称御河,明称卫漕,清代因该河发源于春秋卫地,终止于天津卫,取其首末两端卫字而名曰“卫河”,一直沿用至今。
春秋战国以前并无卫河,由于汉堤的修建(汉堤也称太行堤、古阳堤,是当时起自武陟县,经获嘉、新乡、延津、汲县、浚县到滑县的古黄河北大堤),阻断了净影峡谷西侧的丹水、淇水之间的山水直接入黄的通道,迫使这些大小水流汇聚在一起,沿汉堤东流而逐渐形成一条大河,成为卫河的雏形。而现在的卫河干流是经过多次人工开挖而逐渐形成的。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为北征袁尚,兴建了以运送军粮为主要功能的白沟水运工程,使淇水全部向东北流入白沟。这个工程说明,早在1700多年前卫河主体已经形成。
隋代,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业四年,隋炀帝征集河北100多万劳动力开挖出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永济渠是大运河连接黄河和海河流域的一段,利用沁水、淇水、白沟等水道,南通黄河,顺黄河可达洛阳,入渭水能抵长安,向北可达涿郡。
1000公里长的永济渠大体走向就是今天的卫河、卫运河、南运河的行径。它把海河流域与中原地区连结在一起。但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致漕运路绝。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才疏浚永济渠。这时,永济渠的水源只有辉县的百泉和发源于南太行的大沙河,永济渠已名存实亡。北宋后,永济渠更名为御河,后经多次改造,形成了目前的卫河。
关于卫河的发源,业界曾有三种说法。一说发源于博爱县皂角树。二说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三说发源于河南辉县的百泉。其实,百泉只是卫河上游的一个源头,卫河之所以流域广,主要是由于山区支流繁多。其中,大沙河是卫河最上游的最大支流,属太行山的山泉汇聚的天然河道,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流经博爱、焦作、武陟、获嘉、辉县,经新乡西北注入解放后新建的共产主义渠。
大沙河上游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坡陡、水急,历史上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后,焦作人民在上游的太行山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群英水库,让大沙河变成了一条防洪益民的渠道。而群英水库的上游正是净影峡谷。从卫河所有支流来看,卫河显然不可能仅仅发源于百泉,因为这些支流都处在百泉的上游,而发源于净影峡谷的大沙河是卫河的第一个支流,理应成为卫河的真正源头,当然也是天津海河的重要源头。⑨ 净影公司
焦作市净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净影寺
电话:158389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