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边疆 仝伟平
田烨,今年38岁,已经在孟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了近20年,三年前担任该院反贪局局长。三年间,该局查处贪贿案件32件40人。其中,大要案24件30人,案件立案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均名列全市反贪系统前茅,并于2010年、2011年在焦作市反贪系统成绩名列第一,2012年还进入全省反贪工作前60强。
田烨曾在检察院的多个部门工作过,而且在每个部门都干得很出色。2010年,他被任命为反贪局局长。那时,局里人员少、任务重,他深感肩头担子沉重。但天性不服输的田烨,没有更多犹豫,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他首先为自己“充电”。为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决策能力,他认真学习领会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党的一系列重要政治理论,还撰写了大量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同时,他积极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在迅速熟悉了反贪业务后,很快成为了反贪部门的业务“领头羊”。随后,田烨为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反贪队伍作准备。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构建一种全新的大反贪格局的工作思路在他的脑海里日渐成熟。所谓大反贪,用田烨的话讲就是,鼓励干警平时多学、多干、多帮、多带,不但反贪局的每一个人都要提高业务素质,还要在全院范围内组建起反贪第二梯队,培养自侦方面的行家里手,一旦遇到上案警力不足时,随时和院领导沟通,抽调其他部门的干警协助办案,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在田烨的努力和坚持下,孟州市检察院这支极具活力的“大反贪”队伍日渐成熟,不仅有效解决了办案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更多的办案专家。
接着,田烨科学决策,把反贪局干警分成两个办案组,强力推行案件主办人责任制,在干警中形成了人人头上有压力、人人心中有动力的工作氛围。几年来,两个办案组比、争、赶、学,开展工作有声有色,为创造一流业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田烨说,身为反贪局的“领头羊”,关键是要领头干。2011年10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局在焦作市检察系统反贪案件侦破评比活动中排名第七。眼看就到年底了,这样的成绩怎么能行?正当田烨整日为案件没有进展而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时,一个重大的转机悄然而至——在他和同事经办的一起案件中,一案带出了6名犯罪嫌疑人。成功侦办此案,使田烨带领的反贪局一跃成为当年焦作市检察系统反贪部门的第一名。
干警们在办完案件时,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田局长是我们中间最辛苦的人。”田烨听后,潸然泪下。虚言不虚,在侦办此案的四天四夜里,田烨每天只休息两个小时,而在破案的当天,恰恰是他36岁的生日。
在办理焦作市工商局贸易大厦分局局长吴某受贿案时,田烨正在发高烧。为了确保办案质量,他对调查、取证、审讯慎之又慎,亲力亲为,生怕哪个环节出现差错影响整个案件的进展。在田烨的努力下,经过10多个小时的攻坚,犯罪嫌疑人终于认罪服法。
今年2月初,因为长期带病工作,田烨患上了神经性耳聋。随后,他的听力持续下降,到了4月份,已经由神经性耳聋发展成混合性耳聋。医生多次劝告田烨住院治疗,可他照样忙着工作,常常深夜才到医院输液。医生拿他没办法,说他是“最不遵守纪律”的病人。
田烨的家人深知,干反贪工作确实很忙,所以从不因为家务事拖他的后腿。去年春节,田烨回家过年时,从家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得知,他的母亲已经病了一个多月,而家人一直瞒着他。看着慈祥的母亲,田烨身感愧疚,泪如雨下。
田烨最信奉的一句话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说,要在反贪事业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向着新的目标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