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日前,从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继荣获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后,修武县再次获此殊荣。
据了解,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每四年评选一次,连续三次获此荣誉的将有资格夺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作为我市唯一连续两次夺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的县,修武县的平安建设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意味着其将最有实力一鼓作气问鼎“长安杯”。
两获殊荣,是修武县发展战略的大智慧,也是民生福祉的大跨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平安建设已经和旅游、养老服务、粮食高产创建一起,成为修武县响当当、光灿灿的金字招牌,成为修武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坚实根基,平安力量正助推修武在转型攻坚、绿色发展中勇争一流。
大平安夯实社会和谐基石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没有平安,老百姓就没有幸福感;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认为,建设“平安修武”,看似一个基本的普通的目标,其实是一项以平安为目标,以和谐为内涵,贴近民心、顺时而进的大举措。平安,追求的是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正因如此,修武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平安建设纳入创新社会管理的大盘中,加强源头治理,尊重群众意愿,从制定政策、风险评估、矛盾化解、改善干群关系四个源头抓好预防。
平安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平安建设指挥部,县领导多次深入乡村、拆迁工程和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经济发展、平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每年将平安建设和综治创安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特别是在物防、技防投入和向社会购买治安社会服务上,都予以重点保障,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
打防结合保稳定。该县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保持高压态势,多次展开“利剑行动”,有效遏制了案件高发态势;建立了人防、技防、物防的防控体系,警民携手联防,构筑起铜墙铁壁。
织密风险防控网。该县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变偏重事后处置为更加重视源头治理,积极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项目建设征地、城中村改造和重大决策实施中,对群众不满意的项目或决策,坚决予以暂缓实施或否决,赢得了维稳的主动权,实现了关口前移,有效减少了重大不稳定事端的发生;不断创新矛盾调处机制,实施重心下移,开门接访,整合10个职能部门入驻县信访接待中心集中办公,成立了医疗、交通事故、劳资、环境等10个专业调委会,拓宽诉求渠道;变坐等上访为下访,组建“下访连心”调解队伍,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修武县变命令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夯实社会管理基础。8个乡镇建立了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合信访、民政、国土、社保、计生等部门,集中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60个试点行政村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服务,细化量化基层管理,从而实现了农村社会管理优质高效。
一以贯之抓,修武县公共安全感指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达到99%。
发展增速给力“平安修武”
2005年至2012年,修武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平安建设的双丰收。8年间,该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亿元上升到6.6861亿元,增长2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2亿元上升到29.2亿元,增长2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6.5亿元上升到90.1亿元,增长44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3.6%。
经济快车一路疾驰,为建设“平安修武”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提速给力平安建设,平安建设更多惠及民生。一件件民生实事,让修武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养老树立全国样板。该县先后投入1.15亿元,建设了6所高标准的敬老院和1所综合性的老年社会福利中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在全省率先达到100%,集中供养率达95.6%。
县域医改全国率先。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推进县、乡级医疗机构管理、人事、分配、补偿等机制的一系列改革,百姓看病实惠多多。
全民创业就业。依靠产业拉动、创业带动和培训促进,全县创新创业风生水起,被评为全省促进全民创业先进县。
记者在修武采访时了解到,今年,该县“幸福在修武”正在实施,将投资16亿元兴办十大类35项民生实事。
尽责求效成就平安品牌
当前,“平安修武”已成为该县招商引资、招贤纳才的一张名片,很多客商纷纷表示:来修武投资,就是冲着修武良好的投资环境来的。
锻造“平安修武”品牌离不开过硬的干部作风,过硬的干部作风成就了“平安修武”品牌。
去年以来,修武县深入开展了以“尽责求效”为主题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活动和访民情、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惠民生的“五民”活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尽责求效,务实重干,问需于民,政为民所用,共走访群众3.2万余人次,投入帮扶资金586.4万元,解难题办实事1750余件。
有这样两个事例,可以看出该县决策层对“平安小事”的重视,背后折射的,是执政为民理念,是县领导带头尽责求效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今年5月4日和6月18日,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先后两次徒步到城区的背街小巷检查,走一走、看一看路面平不平、路灯亮不亮、排水畅不畅。经过整治改造后,多年黑灯瞎火的13条背街小巷亮起了路灯。
中国500强企业华芳修武纺织有限公司落户修武产业集聚区,修武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晓波在调研企业时,得知管道水压较小直接影响消防用水,立即安排县财政出资15万元,专门建设了一座自来水增压站,排除了安全隐患,为企业发展解决了难题。
修武县产业集聚区一直是该县亮灯率最高的地方,为的就是方便企业夜班生产和员工上下班。一次,一家企业反映紧邻集聚区的一条道路路灯不亮,集聚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电业部门组织抢修,很快路灯亮了起来。集聚区内台资企业奇立新电子(河南)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创胜感慨地说:“企业的小事都是县里的大事,书记、县长亲自过问,相关部门上门服务,企业来这里投资创业,真的很安心!”
平安是环境,是品牌,是资源。平安的土壤,优良的环境,为修武发展集聚了无穷活力。受益于平安建设,企业安心生产,努力做大做强,很多企业二次招商,以商招商让大量资本涌入,为修武转型攻坚注入了更强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平安也是硬道理。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平安修武,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