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昔日土石裸露的黏土矿山坡已披绿,我市北部山区南太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建设成效初显。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本报“十大建设”专题报道组
8月29日午后,晴空万里,本报“十大建设”专题报道组一行乘车沿影视大道一路西行,一幅壮美的图景展现在眼前:市区北部至第一道山脊前,有一条景色秀美的绿色长廊,龙翔、缝山、黎明脚步、聩城等森林公园如同绿色珍珠镶嵌其间,构成了南太行生态景观带最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我市在“十大建设”生态惠民工程引领下,强力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之城结出的丰硕果实,更是我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示的生动实践。
南太行生态景观带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营造“一区二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路总架构的重点工程,也是“十大建设”生态惠民工程的重中之重。它西起白马门河,东至山门河,南到林邓线,北达第一道山脊,总长14公里,宽约2.5公里,规划浅山区、过渡带、深山区3个地理单元和8条进入景区的道路,将分别打造城市森林休闲养生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和南太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去年2月20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孙立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生态体系,努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随后,一场集全市之力、全民参与、规模空前的南太行生态景观带惠民工程建设战役打响了。
孙立坤来了!今年全国两会尚未结束,他就专门打电话询问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工程推进情况,在返焦的当天,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生态景观带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来了!他刚来焦作赴任,就专题听取我市生态建设特别是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情况汇报,并实地察看,再三叮嘱要切实把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工程建设好。
秦海彬、赵建军、牛越丽、胡小平等市领导对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更是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和工作例会,听取专题汇报、作出具体部署,并亲临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市纪委、监察局成立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督查组,对项目建设的面积、数量、树种、进度、管护等进行具体督查。
136家市直机关单位组织人员来到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地,清理杂草、平整荒坡、挖坑植树,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新绿,一年完成了2400亩栽植任务。
30家重点企业也积极参与,或实施标准化作业,实行挂牌责任制,定期维护,或与专业绿化施工队签约,抽调专职人员现场管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
记者置身于初秋的北山,漫步于南太行生态景观带,满目苍翠,景色醉人,乔木与灌木争奇,落叶树与常绿树斗艳,引进树种与本土树种媲美。
不久的将来,南太行生态景观带不仅会成为一道生态绿色屏障,而且会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的上好去处和绿色氧吧。①2
看长远 干眼前
□交 响
谁不喜欢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谁不渴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甘甜清洁的水?
谁不希望子孙万代远离环境污染的困扰、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十大建设”之生态建设,造福眼前、利及长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抓手、是关键,创建过程既是着眼当前求突破的精益求精,也是立足长远打基础的鸿篇巨制。
让我们眼望北山,看看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吧,这才多长一段时间,已经发生了多少喜人的变化!龙翔、缝山、黎明脚步、聩城等森林公园,虽雏形初现,已仪态万千。探其原委,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意志自然是最重要的,社会各界的积极广泛参与更是必不可少。136家市直机关单位组织人员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新绿,一年完成了2400亩栽植任务;30家重点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实行挂牌责任制……上下一条心,成就大业绩。
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头。“十大建设”,深刻影响了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充分印证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严格实行的市领导分包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每月一次的督查和督查情况公开见报,让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综合工程,一举一动都处于透明状态。哪些进展顺利,哪些已经完成,哪些进展不顺利,哪些毫无进展,当所有这一切都得到直观展示的时候,不用问,一定会有人“红红脸、出出汗”的,也一定会有人“洗洗澡、治治病”的。如果,领导的面子有时候都难以周全,具体执行人员还能坐得住吗?那才叫怪呢!
精彩肯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十大建设”,更影响今后一个时期。10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整体发展难免不平衡;在一个子系统内部,也会出现环节上的发展不协调,也会出现短板效应。这很正常。干任何一项大事业,都不可能顺风顺水。更多的情况下,遇到的困难的越多,克服的阻力越大,越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决定的。一方面,把困难想象得充足一点,我们要做的毕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另一方面,鼓足逆水行舟的勇气,培养克难攻坚的能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和生态建设相比,“十大建设”的其他各项建设,情况千差万别,困难也许会更多,但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都需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大家的同舟共济,都需要长远的未雨绸缪和眼前的审时度势,坚定清醒干,脚踏实地干,锐意创新干,持之以恒干,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没有走不过的独木桥。①2
相关链接
焦作走向国家森林城市
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构想,并在《焦作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创建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为林业发展的载体,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建设绿色焦作、生态焦作。
焦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建设“生态山水田园、幸福美丽焦作”为理念,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以森林城市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构建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水系景观化、道路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生态建设新格局,提升森林生态产业品牌化和规模化水平,以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打造特色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建设知名山水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