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一)最先叫醒世界的,是那些警醒的人。
底特律,曾经的世界汽车工业中心,惜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汽车产业的支柱动摇,好的工作机会消失,人们纷纷逃离底特律,“美国骄傲”荣耀不再,“汽车之城”悲情破产。
(二)以一种伤逝的沉痛,底特律之殇给焦作一深刻启示:工业经济的兴盛,与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须臾不可分,如果产业的根基塌陷,企业的命运也将没落。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越是简单的道理,人们越容易忽视。这正如空气和水,只有失去时,人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它们的宝贵。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产业就是其骨骼。有了骨骼,人才能站立;有了产业,企业才能崛起。
“城市”一词,虽是“城”在前“市”在后,却是先有“市”后有“城”,也就是有产业才有城市。“城市的天空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工业就是他的骨骼。有了骨骼,人才能站立;有了工业,城市才能崛起。
(三)焦作工业有基础、有优势,但我们不能有丝毫陶醉的心理。
放眼河南,郑州是省会城市,洛阳工业基础好。虽然河南省的第一台电冰箱、汽车、缝纫机甚至火腿肠均出现在焦作,但最终都没有发展起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更让焦作工业感受到了彻骨寒冷,因为缺少大型企业,诸多中小企业都呈点状而非网状分布,形不成系统抵抗力。
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足,过于依赖外向发展,让焦作深深反思。在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中,焦作是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焦作为何不能像深圳那样出产自己的华为、中兴?
不可否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欧债危机负面传导等一系列外因,助推了我市工业经济当前下滑的势头。但是,客观因素从来都不应成为规避矛盾的借口。因为,处于相同的大环境,洛阳、许昌、新乡、郑州等“近邻”,为什么就能逆势上扬?
焦作经济运行指标落后,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转型慢、结构调整慢、机制转换慢、创新驱动慢”。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一旦市场风云突变,许多被掩盖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就可能一蹶不振。眼下,焦作经济转型攻坚战推进不力的最大瓶颈就是,转型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步伐。落后,就只能往后站。
转型慢,为什么会慢?如果头脑里没有转型的意识,没有把转型发展作为企业自觉的行动,那么,即使各种基础条件都具备了,各种有利形势都摆在面前,也会因为没有把观念转变过来而一再错失良机。
转型慢,为什么会慢?如果总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畏惧转型、不愿转型,那么企业就不会获得长足发展的后劲,就难以成为行业领军、“百年老店”。转型算的是大账,是长期投资,是应对风险的未雨绸缪,切不可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一叶障目”。
转型慢,为什么会慢?转型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上项目,如何转、转向哪里,取决于上什么项目。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如果我们缺乏科学统筹,没有清晰的转型思路,就会在谋划大项目、好项目上“先天不足”,就会在促项目落地、助项目“成长”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会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的浪潮中“迷失方向”。
(四)而今,焦作工业面临拐点,是继续领跑,还是徘徊不前?冷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一大堆深层次难题亟待破解:
六大主导产业都面临下行压力,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些产业作为未来的城市支柱?民营经济盘子不小,规模以上企业逾千家,但总像长不大的孩子,我们的民营经济政策怎样才能更给力、更管用?基础很好的焦作工业,为何总是创新不够、创新太慢……
做大做活产业、遏制经济下滑,之于焦作而言,已是“火烧眉毛”,拖不得、慢不得、等不得!
(五)“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一个教训同样如是。我们认知底特律的教训,并非就教训看教训,而是看能否从其教训中悟出点什么,并修正自己曾经的过错。
经济学里有句名言,叫“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底特律就犯了这样的致命错误,其破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太单一。底特律的破产告诉焦作: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则抗风险能力就会不强,一旦遭遇外部冲击或资源枯竭,就足以改变整座城市的命运。
底特律的前车之鉴给焦作敲响了警钟。焦作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地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积极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通过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举措,调整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焦作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进入“后破产时代”的底特律,正在寻求重生。几乎就在汽车产业全面“塌陷”之际,底特律人又将希望寄托在了IT产业上。位于市中心的麦迪逊大楼成了IT产业集聚中心,众多的美国常春藤大学毕业生来这里寻找就业机会。在出口和消费拉动能力不强的情况下,稳增长首先要稳投资。而焦作财政资金有限、市属和县属企业投资能力不足、驻焦央企投资主动权又不在我们,扩大投资就必须依靠大招商、招大商。
大力招商引资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现实选择。焦作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通过招商引资,既能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推进传统产业引装备、引技术、引人才、引机制、引理念。大招商、招大商,就是在保有存量的前提下,做强做优现有产业,并通过投资引导、倒逼效应等拓展、调优增量,最终实现结构优化、管理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招商引资还是一个城市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基地型项目,郑州的富士康项目撬动了航空港经济区建设,重庆的惠普项目带动了笔记本电脑关联企业的集聚,西安的三星项目则促进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预计只有5年,焦作该咋办?如果抓不住机遇,就会在未来发展中陷入被动。
(六)前车之鉴,破解焦作工业发展中的烦恼,就要深刻吸取底特律破产的教训,在产业转型上下大功夫。对于焦作工业而言,“十二五”时期很关键。实现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升级,已被确定为“十二五”发展的总基调。不转型,我们就会一步步被逼到悬崖峭壁上,再退就是万丈深渊。
目标已定,任务明确,措施何在?日前,市委、市政府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专门制订了焦作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到2015年,焦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同时,焦作着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和生物工程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保障这一计划的实施步骤有五:
其一,突出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厦工机械配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中原内配新型节能环保汽缸套、瑞庆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多氟多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重点项目;铝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年产30万吨铝板带深加工、高档工业型材等重点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辅仁药业、新开源等企业的重点项目;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大颗粒金刚石单晶、光电材料等重点项目。
其二,加快产业集聚区和焦作新区建设,提高转型发展承载力。其保障措施即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承载能力建设,突出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其三,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发展核心竞争力。其保障措施即实行“创新卷”制度,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壮大自主创新主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其四,突出“两化”融合发展,提升信息化拉动力。
其五,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增强转型发展支撑能力。
(七)当世界都在追捧最新一代苹果手机的时候,苹果成功的秘诀发人深省。面对经济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焦作清醒果敢,敢转、善转、会转。长此以往,焦作工业一定能“转”出勃勃生机,“转”出昂然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