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一辆辆运送树苗的卡车穿梭在山间,几十个村民三五人一组,有的搬运树苗,有的正挖树坑,妇女们将一棵棵树苗放进树坑,浇水、填土……
日前,记者在博爱县寨豁乡探花庄村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场景。这是该乡认真部署,精心选苗,合理分配造林任务,在辖区闲置荒山上开展的一场造林活动。
该乡造林活动共涉及17个行政村,计划造林5500余亩。
“今年,俺村计划植树造林250亩,共38000余棵,树苗是乡里免费发的,乡亲们植树的热情都很高。”该村村委委员毋满财指着已绿化的山头说,“你看,经过这些年的植树造林,俺们这里的很多荒山都变绿了,环境越来越美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老百姓的心情也舒畅了。”
寨豁乡地处博爱县北部山区,水资源匮乏。为了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该乡结合自身实际,将植树活动特意放在每年的雨季进行,努力提高新栽树苗的成活率。
该乡党委书记张剑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荒山植树的成活率,我们选择了以耐旱性较强的侧柏为主的树苗;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组建了17支专业的造林队伍,对全乡的植树造林任务进行分片承包,并采取包质量和包成活率等措施,确保种一棵,活一棵;结合山区地貌特点,该乡印制了1000余份造林技术标准手册,分发到各村民手中,对种植要求、如何育苗等技术规范进行宣传。
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该乡还在植树过程中,专门邀请了该县林业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群众在植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大家科学植树,高标准、严要求,植树活动不走过场、不走形式,确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让这里的大山多添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