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们随市教育局考察团到山西省晋中市参观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总体感觉晋中市教育文化底蕴深厚,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文化氛围浓厚,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美整洁,独特的校园风格,特色的办学模式,精细的管理手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化两改三保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从2008年开始,晋中市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是因为晋中市采取了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化两改三保证”措施。所谓“四化”,就是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推进义务教育信息化;“两改”是改革薄弱学校、改革招生制度;“三保证”是保证贫困学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工子女进城享受和城市市民子女一样的待遇。通过此项措施,晋中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择班问题解决了,大班额和超大规模学校基本没有了,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态势已经形成,老百姓对教育满意度显著提高。
“千校达标、万人交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晋中市加大投入,累计投资近40亿元用于校舍标准化建设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均衡配套当地1000所学校达到国家要求的办学标准。2008年以来,晋中市实施了干部、教师万人交流制度,在教师交流中规定: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6年以上,实行定期交流;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进行交流;交流教师必须完成一轮教学任务;具有荣誉称号的教师、教学骨干、特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中小学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必须交流;专任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为10%。“万人交流”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大缩小了校际间办学差距。
中招100%指标到校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途径。中考时,把优质高中招生名额100%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其中80%按学生人数分配,20%根据学校评估结果分配,同时控制择校就读行为:一是在户口服务区范围内入学建学籍,不存在择校现象;二是3年始终在所属初中就读;三是不存在留级、休学现象,凡是初一择校生,没有资格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我们参观的每一所学校,都会被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包围:会说话的墙壁、有灵性的小草以及楼道里独具匠心的展示墙,教室内独具特色的小组评分栏。浏览着学校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就会让你深深感悟到这里是教师和学生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好平台。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办学特色备受社会关注,办学特色就是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支撑,如何才能构建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值得我们反思。
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晋中市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且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一是评价内容全面,有德智体美劳;二是评价方式多样,不管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都采取等级评价制度;三是在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通过个性化的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长发展。另外,学校还实行了捆绑式评价、层层推进评价等。
通过对晋中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考察学习,我们深深认识到了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学习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提高均衡发展水平,确保顺利通过省、国家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