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中那一片犹如世外桃源的丹谷之中,净影寺永远是一种神圣的记忆,永远是隐现在云雾之中的一盏耀眼的金灯,永远是一座佛光普照的寺院。
大凡中国的佛教文化,都有一种深山藏古寺般的幽静深邃,净影寺正是暗合了这样的文化神奇。在这片仙境一般的山中净土,佛教文化的扎根与滋长是顺理成章的。也许,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第一位佛祖释迦牟尼并没有在这里传经布道,但按照佛教文化的理想化推理,释迦牟尼一定曾经驾着祥云从这里飘飘飞过,并且还在某一个瞬间,下意识地拨开眼前的白云,颔首向下看了一眼。于是,佛祖也惊异于这里升腾的缕缕仙气,微闭的双眼里竟然闪射出兴奋的光芒。佛教的意念传递历来高妙神奇。因此,他的弟子才会在某一个神魂出窍的瞬间里领会了佛祖的旨意,选定了这片神奇的峡谷来建造一座名闻中原的禅寺。
从历史的尘埃中翻阅,我们知道了净影寺始建于公元583年,那时的隋文帝杨坚已经创立了基业,稳定了政权,并且有了天下太平、文化兴盛的盛世景象。
当年的隋文帝信奉佛教,而且也接触过不少得道高僧。隋文帝常常在青灯黄卷中寻找佛国境界,并试图执掌佛理想中的佛国江山,以图得道成仙,立地成佛,那样就可以长生不老,永享人间富贵,紧握乾坤天地,畅想与日月同辉的辉煌。当然,皇帝是不能够事必躬亲的。他需要选定一些高僧来代表他主持佛国的政事。高僧慧远就是这位有为的皇帝选定的执掌全国寺院佛事的主管之一。他曾一度做过洛阳地区的沙门都,算是皇家钦命的佛家首领。
慧远不愧为一代智慧高僧,知道中原人口众多,信仰深厚,对佛教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得中原者得天下,在佛国境界中,中原当然也是佛教普度众生的必争之地。于是,慧远大师决定在太行山古丹谷中修建一座寺院,满足中原人民的礼佛需求。
他的目光穿越重重大山,看到了青莲寺东南的一片丹谷。丹谷之中禅意盈然,自然妙化,境界高远,还有缕缕仙气袅袅升腾。在佛教高僧的眼中,净影山谷中冉冉升起的当然不仅仅是缕缕仙气,还有教化中原的千古宏愿。慧远的灵感已经飘飞在古老的丹谷上空,他要在这里建起一座青莲寺的下院,把自己对佛祖的虔诚和对佛教的献身精神都融入到怀川北部这片神奇的山水之中。
慧远在太行山中找寻,足迹遍布怀川北部大山之中的千峰万壑。终于,在一个雨后风轻的早晨,慧远来到了净影山谷。那时,晨光刚刚揉开惺忪的双眼,从巨大的天幕中缓缓透出,洒在一座座突起的山峰上,金光灿烂,天地生辉。净影峡谷云蒸霞蔚,彩虹高挂,海市蜃楼在淡染的碧空中水彩般显现,简直就是一幅巨大无比的彩墨山水画。在这样的盛景中,慧远惊呆了,眼睛已无法暇接,只能赶紧地微闭双眼,高诵佛经,以镇静自己激动不已的心情。我们不能责怪慧远,面对这样的胜景,不光是慧远,即使是佛祖驾临,也一定会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慧远选定了这片山中净土,召集子弟,开始筹划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金灯禅寺。为了延续佛教的承袭和渊源,慧远将金灯寺定位于山西泽州青莲寺的下院,虽为姊妹寺院,但规模却比青莲寺还要壮观。大概是因为那时的佛教文化现象过于引人注目吧,慧远的举动很快就得到了多方响应,而且还让隋文帝知道了。这位崇尚佛教的皇帝特别高兴,头脑热乎乎地眩晕起来,很快便颁发诏书,由地方政府帮助出钱出物,资助兴建具有皇家风范的金灯寺。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净影寺。
历史上,寺院的毁灭多由于战火,净影寺隐于深山之中,应该是远离战火的。所以,净影寺虽然苍老,但依然坚强。也许,在交通和科学尚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净影寺是相对安全的,能够挺立在岁月的风雨之中。
在上世纪前50年中,净影寺还力挺着他沧桑顽强的身影,面对群山,面对苍天,不时发出坚强的感叹。后来,日本侵华战争给了这座不屈的寺院致命的一击。日寇的炮火和硝烟,终于窒息了净影寺顽强的生命,只剩下一面面斑驳的断墙。再后来的十年“文革”,这座残垣断墙,终于轰然倒下,连瓦砾和废墟都荡然无存。
历史和文化当然不会永远被淹没,只要有了阳光和水分,还会生根发芽,延续生命。进入21世纪之后,富裕起来的中华大地旅游业蓬勃兴起,而旅游业对历史文化的需求给了净影寺新的生机。河南新时代集团公司独具慧眼,投入巨资开发建设净影寺,为焦作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建的净影寺规模宏大,寺院建筑古朴雄壮,古色古香,远观近看,沉稳豪放,格调和周围的青山秀水和谐融洽,把历史的巨幅画卷,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⑨ 净影公司
焦作市净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净影寺 电话:158389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