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这几年,李万街道在化解矛盾、推进项目中靠的就是干部入村入户,勤跑腿多沟通,让百姓心气顺。百姓心气顺了,才能化解矛盾,推进项目建设。”近日,新区李万街道党工委书记耿新民这样告诉记者。
李万街道每年要承担新区数千亩征地和数十个项目的落地、推进任务,仅今年就有40余个项目,分别是凯立得、喷浆机器人等9个工业项目;常绿、建业、新华苑等8个房地产项目;中南路、黄河路等8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仁医院、北大附中、三维综合体等10余个行政服务行业项目。
项目推进千头万绪,如何化解矛盾,推进项目?该街道的做法就是“干部勤跑腿”。该街道倡导直接联系群众机制,街道领导“挂村联户”,一般干部“结对联户”,挂钩联系村不少于2个、联系农户不少于2户。目前,该街道县科级干部13人结对帮扶各村贫困党员、困难群众共计30人,一般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户400个。
以“干部勤跑腿”为抓手,该街道干部职工走出办公室,深入村、户,走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确定联系户,建立困难群众台账,摸清群众家庭基本信息、就业生活状况等,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了干群关系。今年春节前后,该街道接受了新区生态绿地项目、黄河路项目、东方今典项目等推进任务,涉及6个村。联系这6个村的街道干部利用短短两周工作日,集中力量走村入户,收集群众意见,排查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焦点。由于干部与群众建立了稳定的和谐关系,从今年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初七上班到正月十五,干部不休息,入村入户,完成了200余亩大田清理和5000余棵树木的砍伐工作,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干部勤跑腿,就是不能等矛盾找上门,而是要上门找“矛盾苗头”。在黄河路拆迁工作中,该街道工作人员了解到,有一个村的青壮年劳力就业率不高,群众对此有意见。该街道立即组织劳动部门入户调查,并专门为该村举办了两期就业培训班,推荐、安置23人就业。家家有人就业让该村村民少了怨气,矛盾化解到了前面。该街道抓住时机,宣传黄河路项目建设的意义等,使今年的黄河路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干部勤跑腿,就是要把群众的疑惑、异议彻底消除。引黄入焦和大沙河改造工程是该街道今年开春以来的重点工作。起初,不少农户对政策吃不透,该街道干部利用晚上,每天入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并邀请市水利局负责人参与,现场提问,现场解答。同时,摸清群众需求,及时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援助、“一对一”帮扶等。从今年5月初开始,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清点补偿就落实到位,农户签约率在99%以上。
干部勤跑腿,还要与广开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近年来,该街道干部在入村入户中积极帮助村民发展第三产业。万鑫商城是该街道建成的商贸城,服务范围主要是河南理工大学师生以及周边群众近3万余人,目前该街道的北李万、杨庄、大北张村部分群众在商城内从事小商品批发、食品加工、饭店等行业,收入可观。为发展特色种植,联系西大寨村的该街道干部与河南理工大学后勤处结合,建设了绿色蔬菜基地,进行1000亩土地的蔬菜种植;联系南张村的该街道干部组织村民流转土地500余亩,与市农科所合作培育新型种子。目前,该街道联系村、户的干部正在洽谈的项目有10多个,主要有年产1.5万吨水果、蔬菜、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原液提取项目,大北张村五交化市场,万鑫商城升级改造项目等,涉及7个村,计划投入资金约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