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珂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2周岁。”法官的问题一出,学生们便纷纷将自己的小手举过头顶。“18周岁。”一位学生回答正确后,立刻得到了一份精美的学习用品。
这是9月2日记者在中站区龙翔学校看到的一幕,由市中级法院联合中站区法院开展的“与法同行 安全成长”活动在该校开展,而这次活动也拉开了我市两级法院秋季“开学第一堂法律课”的序幕。
开展送法进校园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据了解,2011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和“开学第一堂法律课”活动,挑选了80余名业务能力强、语言水平高、亲和力强的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到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普法活动。
按照省高级法院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两级法院在9月2日到15日集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学习法律知识、分辨真假善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环境。
在中站区龙翔学校,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金贵给学生们发放了《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普法口袋书”,并同全校600余名师生一起观看了法制微电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司法机关应当承担的基本职责和社会义务。法院作为审判机关,每年都会审判一定数量的中小学生犯罪案件,这让我们感到了普法责任的重大。”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乔国立说。他指出,一方面,法院要拿起法律利剑,坚持零容忍,凡是向孩子下手的犯罪,都要严惩不贷。另一方面,要通过一校一法官、送法进校园、旁听案件庭审、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多元化普法形式
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连日来,我市两级法院采取多种形式,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法律服务。马村区法院组织小学生到法院,通过庭审现场,让孩子们感受到法院的庄严、法律的平等。温县法院向学生们印发了《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知识问答》宣传页,教育学生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博爱县法院的法官来到该县聋哑学校,在手语老师的翻译下,孩子们认真听法官讲解法律知识……
除此之外,各基层法院每次走进校园,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普法口袋书”,通过漫画的形式为广大学生讲述什么是法律,教育孩子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制微电影,通过一名高三毕业生吃饭时发生的矛盾冲突故事,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法律知识问答,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收获了知识。以案说法,更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广大师生从案件中吸取教训。
在武陟县第一中学,武陟县法院携手县妇联、团委为高一新生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法制课。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堂法制课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以后法官能多给我们上这样的法制课!”
法制课程短暂
送法进校园不停歇
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共派出264名法官走进学校,在92所学校开展了“开学第一堂法律课”活动,共举办法制讲座40余次,接受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发放“普法口袋书”2400册,赠送微电影光碟100盘。
“虽然一堂法制课只有短短的90分钟,但是我市法院系统用法律呵护青少年成长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乔国立说。
据了解,我市两级法院将把“送法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利用法制讲座、巡回法庭进校园等方式,在辖区内其他学校陆续开展送法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确保他们在司法阳光下茁壮成长。
↑9月2日,我市两级法院法官来到中站区龙翔学校,为600余名山区孩子上了一堂法律课。图为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金贵将普法口袋书送到孩子们手中。
郑 军 摄
↑9月3日,博爱县法院组织法官到该县聋哑学校,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给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
程贵忠 摄
↑9月6日,马村区法院组织该院法官深入辖区中小学校,与学生们互动交流,并给学生们发放普法口袋书。图为法官在该区田门工人村小学给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
陈玲玲 摄
↑9月4日,温县法院组织法官到该县第三实验中学,举办“开学第一堂法律课”讲座,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们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张世伟 摄
←9月6日,解放区法院组织法官到辖区第二十二中学,给孩子们送上普法漫画书《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梁学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