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毋天乐是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神轮胎公司)制造一部成型工。在平凡的工作中,他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生活中,他用自己的脊梁为整个家庭支撑起一片天,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9月8日,毋天乐从我市出发来到北京,他将在中央党校进行为期4个月的学习。毋天乐也成为风神轮胎公司第一个以基层工人身份去中央党校学习的人。
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毋天乐对机台操作游刃有余,多年以来,数万条合格轮胎从他的手中生产出来。
2001年,20岁的毋天乐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风神轮胎公司制造一部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在此之前,毋天乐曾是一名空降兵,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和1999年建国50周年国庆大阅兵。有如此经历和荣誉的毋天乐在复员当工人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迅速适应新的岗位。
成型工的岗位是风神轮胎公司整个轮胎生产制造过程中最苦最累的岗位。该岗位不仅技术参数多、工艺质量指标高、操作步骤烦琐,而且对体力消耗量大,没有一定的体力和毅力根本上不了机台。
对于经历过部队锻炼的毋天乐来说,体力自然不成问题,而如何操作机台他却一窍不通。为尽快适应岗位,毋天乐每次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岗,仔细观摩老员工的每一个动作,不懂的地方就积极向老员工请教。在工作之余,毋天乐还购买了专业书籍,自学相关技术。“当时天天想尽快学会操作技术,连晚上睡觉做梦都能梦见老员工给我示范技术动作。”毋天乐说。经过努力,毋天乐在一个月之后从学徒升级为助理成型工,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四个月,他也是同批学徒中第一个正式顶岗的。
由于生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毋天乐之前患有的腰椎间盘突出变得更加严重,但他没有请假休息,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在疼痛难忍时才去医院打一支封闭针,然后回去继续工作。2004年,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毋天乐从一个助理成型工升级为成型工主手。
在生产中,毋天乐深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为此他严格按照标准法生产操作,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他经常找工段的技术员请教生胎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把心得记在本上,与机组成员和其他工友共同探讨、分析、查找质量问题,不让一条废品次胎从自己手中产出。
2006年,作为生产骨干和业务能手的毋天乐开始带徒弟,但是作为按照生产量计算工资的工人,带徒弟就意味着会减少生产量、降低收入,一些人就不愿意带徒弟,但是毋天乐没有计较个人得失,只要班组分配给他的新人,他从不推托。为使新进员工能够尽快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毋天乐始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讲解操作要领,示范操作步骤,经他带出的主手成型工、助理成型工达10多人。
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也为毋天乐带来了一项项荣誉:优秀党员、明星员工、行业标兵、焦作市首席员工、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金牌操作工、“三个一”榜样人物、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毋天乐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毋天乐不仅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他还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毋天乐的母亲和妻子都没有工作,家中还有一个从小身体就不好,需要专人照顾的弟弟,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和他的工资来支撑。2010年,弟弟病情加重转院至郑州治疗,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并照顾弟弟,毋天乐每次在下了夜班后,都要赶到郑州去照顾弟弟,晚上再乘坐大巴回来上班。在弟弟住院的18个月里,毋天乐没有因为照顾弟弟向班组请过一天假,也没有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家庭。
今年,风神轮胎公司制造部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决定把表现突出的毋天乐抽调到工艺管理岗位当工艺管理员,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生产工人来说,到工艺管理岗位都是梦寐以求的事,但是毋天乐拒绝了。“在车间工作是三班倒工作制,这样上夜班的时候我就能抽出白天的时间照顾家庭。”毋天乐这样向领导解释。
“毋天乐作为一名基层工人去中央党校学习,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他也是我们全体风神人的榜样,他的勤奋敬业,他的责任感正感染着更多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人的满腔热情和不懈追求。”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一部部长、党总支书记刘晨红如是说。
(毋天乐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毋天乐正在娴熟地操作机台。 本报记者 王水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