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 静
“走!广场看电影去。”
“啥片子啊?”
“豫剧《柳迎春》,还有战争片《血战午城》。”
9月4日傍晚,天色还没有暗下来,解放区王褚街道东于村安置小区广场上就聚集了很多结伴而来看电影的居民。
19时50分,解放区文体局的电影放映员王春霞和巴东梅来到广场,《柳迎春》准点开演。今年56岁的吴秀玉带着小孙女坐在最前排,神情非常专注。吴秀玉说:“我喜欢看豫剧,今天吃过饭就来占位儿。看广场电影也是一种怀旧,想当年我们村子一放电影,就跟过年差不多。”
今年65岁的李勇江,带着孙子李铭宇来到广场上,他们要等着看第二场电影《血战午城》。李勇江告诉记者:“天天呆在家里守着个电视,看着也没劲。来广场看电影,找到了当年观众亲如一家人的感觉了。”见爷爷这么高兴,已经上小学的李铭宇大声地对记者说:“要是能天天放电影就好了。”
王春霞告诉记者,自2007年我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以来,她和巴冬梅就开始了解放区的电影放映工作,每年4月份到10月份,她们都要在解放辖区的23个行政村循环放映电影130多场。“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老百姓喜欢,正是我们搞好电影放映工作的不竭动力。”巴冬梅说。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