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3日下午,在解放区焦北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值班人员通过监管系统,发现幸福街社区华园北区幸小巷有一个行踪可疑的人在楼院转悠,经过指挥中心值班员协调,社区片警蹲点,终于在他盗取电动车的瞬间将其抓获。防患于未然,现场打击犯罪,焦北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在治安防控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正逐步凸显。
今年7月,解放区综治委以焦北街道为试点,投资70余万元建成了以数字信息化为特征、集治安防控管理服务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焦北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
焦北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监管系统,同时具有治安防控管理服务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两项功能。指挥中心监管平台通过连接遍布辖区街头巷尾、菜场集市的92个监控探头,对重点地段治安环境实行全天24小时全程监控,对次重点地段实行全天24小时滚动监控,指挥中心值班员发现监控画面中有治安防范以及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方面的异常情况,即刻与附近巡防队员、清扫员、城管队员等联系,及时处理。
该系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功能的主要框架为“1281”,“1”即以此系统为基础,搭建1个综合性信息工作平台;“2”即依托“两个软件”——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软件和社区E通手机APP软件;“8”即设置了基础信息、平安建设、组织建设、生活服务、公共管理、民生服务、矛盾诉求、系统管理8个功能模块。其中,网格信息、平安建设、组织建设、生活服务4个模块实现了对网格内人、地、物、组织管理的信息化,公共管理、民生服务、矛盾诉求3个模块实现了对网格员、基层综治平台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扁平化,系统管理模块则实现了对网格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对网格内社情民意的分析研判等功能;最后一个“1”,即通过软件系统和互联网、3G网络、GPS定位、云计算等技术支持,将网格员、社区综治工作站、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区职能部门的办事服务职能有效对接,构建了一个扁平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走进焦北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笔者亲自试验,切实感受到了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处理信息的便捷高效。点击进入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再点击基础信息模块,将鼠标随意移动到花园街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基本信息一目了然,点击网格员信息管理模块,每个网格员基本情况近在眼前,监管平台系统整合了网格内单位、门店、人口等各类资源信息,并可按多种方式分类查询分析、统计比对,区直部门、街道社区都可通过此系统与网格对接,实现了社区信息资源共享。
焦北街道为3个社区的30名网格员都配备了社区E通手机,网格员手持社区E通手机走访巡查,查询信息、走访记录、拍照上报问题“一键完成”,实现了服务手段的信息化。
在公共管理和民生服务模块中,可分类汇总群众反映的矛盾诉求,通过统计分析,全面、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民生诉求,实现了实时收集社情民意。
在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在大型液晶显示屏上,可清晰地看到监管平台系统处理群众诉求的流程图。监管平台分为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网格员在日常走访和巡查中遇到矛盾问题,可及时通过社区E通智能手机处理上报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接受信息后进行数据分析,或转社区自行处理或上报街道职能科室,还可按职责直接转交区级职能部门处理。焦北街道通过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监管平台软件系统处理群众诉求,实现了系统与部门联动,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层层转、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社区的扁平化管理服务。
矛盾诉求模块是社区处理、化解群众诉求的汇总平台。网格、社区、街道、职能部门排查到的问题都将汇总到这里,记录它的处理轨迹。系统通过绿、黄、红三色指示灯,自动跟踪督办群众诉求办理进度,并向群众手机发送回复信息,邀请群众进行满意度评价,实现了街道和社区工作的全程自动跟踪督办。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他们还设置了自动分析统计功能和具体的考核体系及指标。模块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根据上报事件数、走访次数、走访率等指标,自动生成表格、图形,对每个网格员、网格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不同指标对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分类汇总分析,对区级职能部门联动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和分析研判。
焦北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8月份投入使用以来,处理矛盾纠纷80条,办理群众诉求400余条,为公安部门提供监控查询13次,提供有价值侦破线索及视频8条,在震慑犯罪分子、压缩犯罪空间、为公安部门侦破案件提供证据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据了解,该区以焦北街道为试点,逐步将成功经验在全区铺开,努力打造数字社区,实现综治和其他社会事务的信息化、数字化。 (殷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