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李 涛
说起焦作卫生医药学校,人们都不陌生,它是我省建校最早的中等卫生学校之一,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人才。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医学教育结构调整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普通高等学校逐年扩招,各类中专学校生源受到很大冲击;另一方面,低层次的卫生职业教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困境。
如何让焦作卫生医药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倘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必然被时代抛弃。2010年,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刚刚合并组建之时,面对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该校领导班子,很快达成了共识: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什么?用焦作卫生医药学校校长韩冬风的话来讲,创新就是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要,该校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以生为本、育人为主,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对知识、对学习、对创造的兴趣,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和谐成长,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几年间,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该校教学改革、学生管理机制创新、校园网络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社团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等各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得到创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有特色的校园育人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该校以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上尝试实行学分制,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全市职业学校中率先试行见习制,让学生提前到附属医院接触工作岗位、接触病人,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积极推行新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厌学课题研究,解决学生不愿学问题;组织行政教辅人员进班听课,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深化校企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人才。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师生在全国教师说课比赛和各级专业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该校突出一个“爱”字,着力推进全员德育辅导员工作制度,鼓励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在温暖和关爱中健康成长;在校园网站上开通《学生之家》栏目,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相关活动,以亲情激励学生勤勉向上。此外,该校还注重发挥社团凝聚、引导学生的优势,组建了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使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对学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该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之中,确立了办学理念、校训、校徽和校歌;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精选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和优秀诗文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学生;在各班开展晨诵活动,利用早上、下午课前10分钟时间,师生共同诵读经典;实施校园网“显影成像”工程,通过校园网站,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在网上能够找到每个人的影子,每个人在网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改革带来活力,创新引领发展。短短几年中,焦作卫生医药学校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有特色的办学之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3年7月,该校成功申报了护理和助产两个专科专业,为提高办学层次、培养高层次卫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