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翟新全、许大斌)“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现在的学生在后边撵着你学习信息化,咱这当教师的就更应紧跟时代不落队。信息化教学,孩子们喜欢,课堂气氛好、效率高,我上课也更有劲儿了。”9月16日,谈起多媒体教学,中站区龙翔学校老师刘大军高兴地说。看着刘老师在课堂上熟练自如地使用多媒体的样子,大概谁也不会相信他已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
近年来,随着中站区多媒体设备在学校的普及,课堂教学模式也产生了巨大改变,信息化教学已成教师们的“家常便饭”。不仅如此,现在布置作业、师生交流、批改作文、家校合作等也经常通过网络来实现。中站区各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不仅源于该区信息化硬件装备与软实力的同步提升,更得益于该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该区就将“班班通”“校校通”工程列入区政府10件实事去实施。由于政府的专项投入,加上学校公用经费的倾斜,中站区教育信息化步伐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以来,该区共建成多媒体教室256个,“班班通”覆盖率达到100%;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644台,一线教师师机比达到1∶1;更新学生机房24个,配备学生用机831台。同时,中站区教育局对辖区所有学校的网络都以光纤接入焦作市教育城域网,全部实现宽带“校校通”。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该区从考核上进行激励,通过把“班班通”使用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来保证“班班通”管理和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对全员开展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集中培训和同事间帮带等方式,让每个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化技能;把每年的10月份定为信息化活动月,通过优质课评比、课件与网页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评选,激发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热情。目前,全区“班班通”设备课堂使用率已超过80%。此外,该区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选、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等活动,教师参与比例在50%以上,累计获奖1000余人次。
该区还专门建立了中小学“班班通”教学平台,除了融合本地教师原创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购置了各学科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参考使用,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截至目前,该区中小学资源平台共有实名注册用户1200余人,占专任教师的97%,整理、收集共享资源1.2T。2012年,中站区教育局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电教教材建设先进单位”。
“荣誉,是鼓励也是鞭策。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信息化软件、硬件和教师培训的投入,通过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来带动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通过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间的互动,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谈到近期工作时,中站区教育局局长吕秋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