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8月26日至29日,是山阳区新城街道恩村三街分配南水北调安置小区住房的日子,234户主干渠征迁安置户用抓阄的方法分房。
与以前分房不同,此次除了新城街道派来两名女同志帮忙外,没有街道领导前来“压阵”,没有专门安排人维持秩序,群众按照事前填报的户型志愿,按顺序抓阄,现场秩序井然。
村委会主任岳长顺的七弟一直想要130平方米的户型,可抓阄没抓上,只好重新去抓别的户型。村民对此一点也不奇怪,大伙儿都说:“人家长顺干啥事都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得平,就算是亲弟弟也不搞一点特殊,咱真没啥可说的。第一批主干渠分安置房时,他俩弟弟就分到顶层6楼,还不是照样住6楼了。”
组织放心,群众服气,岳长顺是如何做到的?9月12日,记者到设在安置房小区内的恩村三街村委会采访了岳长顺。
从建筑工程老板到群众带头人
恩村三街地处城市南移东扩的核心地带,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多,矛盾纠纷较多,村民都盼望有个能服众的主心骨。2008年,很多群众找到当时做建筑工程生意的岳长顺,请他回村当干部,有的乡亲说到动情处还掉了泪。
岳长顺想了很多:自己富了,可村里乡亲们还没富,集体经济也要发展。自己富了,也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既然大家伙都这样信任自己,自己也不能辜负大家伙。就这样,岳长顺回村任村委会副主任。2011年,60岁的岳长顺被群众高票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也正是这个阶段,南水北调工程使恩村三街的发展迎来巨大挑战和重大机遇。
重大工程,征迁最难。恩村三街1200余户村民,涉及征迁有600余户3000余人,占全村总户数近六成。在南水北调山阳区段沿线村(社区),恩村三街承担任务最重。总干渠征迁,恩村三街承担了山阳区45%的任务量;交叉工程征迁,恩村三街又承担了山阳区75%的征迁任务。同时,该村还承担着市新体育中心、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征迁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群众诉求多,如何打好这场征迁攻坚战?如何破解征迁瓶颈?如何让群众搬得顺心满意还能发展?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到岳长顺面前。
征迁工作历来是老大难,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关键。在市、区、街道三级责任网络的基础上,在新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兼恩村三街党支部书记杨波的大力支持下,岳长顺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力量重新组合,进一步完善了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村级征迁责任体系,逐户建立征迁台账,摸清实情,找准突破口,并实行工作倒计时和日碰头工作制度,推动整个征迁工作高效运转。
能啃硬骨头是大伙儿对岳长顺的评价。记者在岳长顺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征迁群众家的基本情况和合理诉求,哪些办完了,哪些需要尽快办,哪些需要协调市区部门办,一清二楚。2012年5月20日是清理施工工地拆迁垃圾的截止日期,他不分昼夜在现场协调交警、运输队、垃圾处理方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3万多立方米的垃圾在短短10天内清理完毕。
一碗水端得平群众才能信任你
征迁群众最怕啥?最怕政策落实不到位,最怕利益分配有猫腻,一句话,干部公道不公道,全村人都盯着呢。
“只要多替老百姓着想,从群众利益出发,再难做的工作也能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坚决按政策、按规范操作,不打丝毫折扣,这是铁的纪律和要求。同时,为增强征迁群众的主动配合意识,岳长顺向市区包村领导建议:在不突破国家南水北调征迁政策的前提下,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征迁群众的合理诉求。于是,在维护南水北调严肃性和认真落实征迁户子女中高考加分、优先为征迁户提供就业岗位等优惠政策的同时,村里出台了“谁先拆房谁先选房”等奖励办法。
党员干部带头搬、经营致富者配合搬、一般群众随后搬,这是岳长顺定的原则。为此,他首先为全村征迁群众带好头。岳长顺有一个近40人的大家族,在南水北调主干渠征迁和交叉工程征迁中,涉及他母亲、4个弟弟和1个妹妹21口人,拆迁面积1500平方米;涉及他亲戚10余家。为给全村征迁带个好头,他每天不厌其烦地到母亲和弟妹家中讲政策、做工作,光家庭会议就开了四五次,最后全家人在全村带头拆迁。两个弟弟抓阄分房都抓到了顶层6楼,想让岳长顺私下给调个好楼层,被他一口拒绝。张金喜是岳长顺的老朋友,过去不管是在个人问题上,还是在村务管理上,张金喜都帮了岳长顺不少忙,此次征迁想让岳长顺照顾一下,也被他婉言谢绝。养殖户赵某对国家补偿政策不理解,为了做好她的工作,新城街道专门组织了一次听证会,邀请岳长顺参加。赵某专门托了岳长顺的好友讲情,可岳长顺“向理不向人”,还是讲了公道话,说服赵某拆迁。
“就是亲爹来了也不中!”这是岳长顺的口头禅,也是最能代表他公正耿直性格的一句全村人都知道的“名言”。
岳长顺的公正无私让他在村里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村里有对弱智夫妇不肯拆迁,任何人都做不下工作,岳长顺连续5个晚上到这对夫妇家和他们谈心。这对老夫妻说:“长顺是好人,谁有难他都帮,俺们信他,俺们搬。”
就图为群众多办点好事
9月12日记者见到岳长顺时,刚从工地赶回来的他一头大汗,衬衣前后都湿了一大片。一旁的杨波告诉记者:几年了,长顺几乎天天都是这样。
当选村委会主任时,岳长顺已经60岁了,身患糖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南水北调工程,5年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开始忙,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在最后冲刺阶段,他经常吃住在办公室,整个人就像是上了发条。饿了,冲碗方便面;加班实在困了,就喝口酒提提神。一次,为了尽快协调一个征迁难题,他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次日13时还有群众在他办公室说事。由于超负荷的劳累和饥饿,他感到一阵阵眩晕,一下晕倒在办公椅上。为了工作,他曾经晕倒过3次,可每次醒过来还是一样工作。从村委会到他家步行不过10分钟,可他很少按时回家,人累得瘦了一圈。家人心疼地埋怨他“图啥呢”,他却说:“就图能为群众多办点好事,值!”
岳长顺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他的座右铭: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困难就是他的困难,他经常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村民白二根的妻子眼睛有病需要手术,他送上2000元钱;村民吴三孩4岁的小女儿生病,他拿出3000元钱……几年来,光帮助他人,岳长顺个人已花了好几万元钱了。他总是说:“乡里乡亲的,能帮咱就要帮一把。”
如今,村里很多群众都搬进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村集中安置区居住。为让不在征迁范围内的群众也能改善居住条件,岳长顺计划利用城中村改造项目,让其他群众住进现代化小区,享受一样的环境和公共服务。谈及今后发展,岳长顺说:“下一步,我们要全力建好村南水北调生产安置项目,发展好村集体经济,让群众能发展、能致富,生活越来越好!”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