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杨文娟 孙通桥
9月13日,清风拂面。记者走进孟州市移民区竹园村的特色葡萄种植园区,一派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一辆辆运输车在这里来回穿梭,采摘、搬运、装箱,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眼下,正值葡萄采摘、销售的旺季,果农们个个喜笑颜开。
“别小看这种葡萄,原产地在美国,果穗饱满,在无核葡萄品种中含糖量最高,采摘时不裂果,不落粒,俺种植了五六年,现在已发展10余亩,每亩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每亩的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效益可好了。”该村种植大户裴尚文边说边从筐里捧出一大串紫红晶亮的葡萄,让记者品尝。
这是该市移民部门充分利用黄河滩区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鼓励移民区农民种植葡萄致富的结果。近年来,该市移民区以竹园村为中心的特色葡萄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并投入项目资金30余万元硬化葡萄园道路800余米,修建机井1座,在水电、土地使用、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加快了农民葡萄种植业的发展速度。
令果农高兴的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的葡萄种植园区已经小有名气,上门批发、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足不出户就能将葡萄卖到洛阳、巩义、温县等周边县市。
“这儿的葡萄色泽鲜美,结出的葡萄个大、口感好、耐储存。我每天都到这里批发葡萄,再拿去市场上销售,价格比一般的葡萄每公斤高出2元。”前来批发葡萄的洛阳客商告诉记者。
“俺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走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已集中连片发展特色葡萄百余亩,并引导种植大户组建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定期聘请技术员现场指导,为果农们作好葡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收益好,群众积极性高,明年计划再发展100亩,把葡萄种植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李万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