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质
质量发展之要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质的转变让焦作拥有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发展旅游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全面发展,质的提升让焦作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在推动科学发展过程中,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坚持质量立省,以好的质量树立好的形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我市进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同时,今年又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第二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能否转型成功、当好示范,做好质量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
质量发展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1996年12月,国务院制定《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特别是去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将质量强国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我市从1997年出台《焦作市质量振兴实施意见》到2009年发布《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通过设立市长质量奖、县市区长质量奖,全面实施质量兴市、质量兴县、质量兴业、质量兴企等活动,初步形成了以质量奖获奖企业、名优产品企业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集群。
目前,我市共有3家企业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8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30家企业获得县市区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总数居全省第二。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河南省名牌产品48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31个、出口免验企业1家,云台山被评为全国首批知名品牌示范区。
质量发展之状
万般事物尽在变化,质量发展永无止境。
我市质量发展虽有空前提高,但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全社会的质量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还存在发展方式不优、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对质量效益工作重视不够、对质量工作的投入不够多等现象。
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等多项制度还不完善。
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知名品牌偏少,与我市经济规模不相适应,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
部分产品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偏低。
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执行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市仅50家生产企业采用92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缺乏竞争力,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服务标准不健全,物流等部分服务行业标准缺失,用标准化规范服务质量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大质量的工作机制还不够成熟,质量工作的关系还未完全理顺,提升整体质量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质量发展之问
在我市“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刻,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为我市加快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转型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在国际市场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更加严格,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同时,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定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哪个地区的发展环境优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向哪个地方聚集。而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乃至我们各项工作质量正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我市质量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质量事关成败,质量决定兴衰。千行万业,只有抓住了质、抓好了质,才有了立业之本、兴业之源、强业之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发展大事、民生大事、立省大事的高度,增强以质取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质为本,走质量强市道路,把质量兴市战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整合和效能的整体发挥上,广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抓质量促提升,抓质量促转型,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原质量强市。
质量发展之为
质在量前,质在量中,质在民心,质在务实。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质量提升的过程,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推进,建设质量强市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必须紧紧抓住质量提升这个纲,才能真正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把《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落实到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之中,我们当有所作为,且大有可为。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标准引领三大工程,加快构建企业质量管理、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社会质量诚信四大体系。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紧密围绕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和我市高成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现状,发挥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开展质量兴业、兴企等质量振兴活动;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指数以及质量损失率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体系,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评价考核体系,提升质量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
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深入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加快建立技术标准支撑体系,鼓励我市优势企业在关键技术、优势产品、战略支撑产业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占领标准制高点。加快标准更新和应用,研究制定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的优势行业标准,引领产业、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用培育品牌、运作品牌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集聚和辐射效应,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积极扩大品牌创建领域,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科技品牌以及各个领域的工作品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标准、计量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加快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围绕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重大公共安全,加快焦作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和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步伐。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保障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和风险研判能力。
加快构建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积极探索社会监督力量与执法监管部门相结合、准入管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工作新模式和新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围绕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产品质量监督风险管理常态的工作机制,实施由被动处置向事前风险监控转变。
加快构建社会质量诚信体系。以企业质量信用为重点,完善征信机制,建立信用平台,健全信用评价制度,整合质量信用信息,重点推进食品、建材、农资以及中小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月、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诚实守信、优质安全、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氛围。加快推进质监、商务、金融、工商等部门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动。完善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严惩质量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失去生存环境,让守信者受到褒扬奖励,促进形成个人讲诚信、企业守信誉的良好氛围。
质量发展之想
重视质量、支持质量、做好质量、提升质量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重视质量,我们不改的是对经济强劲发展的热切期望;
支持质量,我们不变的是引进卓越绩效管理的决心;
做好质量,我们不移的是每个生产管理环节的精心。
为提升质量,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市长质量奖,拿出300多万元用于奖励标准化创新企业和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其目的是通过树立行业发展标杆,分享获奖企业的成功经验,激励更多企业提高质量经营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引导企业走向卓越发展之路。
未来的成功属于质量领先者。我们相信,当“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提升质量”成为各行各业共识,质量必将搭起“三化”协调发展与经济腾飞的桥梁。
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焦作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