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必须走在改进作风的前列,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做出表率。
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带头坚持原则。公道才能选贤,正派才能服众。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组工干部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不为个人得失所困,以实际行动让干部群众感受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近年来,我们先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2名专业型科级干部和15名30岁以下副科级干部,在整个选拔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做到笔试命题实践化、面试结构化、体检匿名代码化、考察立体化、监督全程化,透明操作、阳光选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分四批对乡镇、街道以及县直部门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程序和要求,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树立了重工作实绩、重群众公论的良好用人导向,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把心系群众作为立行之本,带头践行宗旨。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组织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力量在基层,成果也在基层,组工干部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打破“下到基层听汇报、走到一线看示范”的老做法,改掉“走精品路、看样板点”的老习惯,带头坚持群众路线,带头践行党的宗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服务群众的成效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2011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备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访民事、惠民生、促和谐、谋发展”为主题的“情暖农家”活动,组织部门作为活动的牵头单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从部长到中层干部,每人联系5户不同类型农户,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定为干部下访日,一月一个主题,一月一次走访,为群众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指导村级班子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先后组织开展了“暖冬行动”“洁净农家”“绿化家园”“三夏服务”“双节慰问”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全县老党员、困难党员、因灾致贫致残党员发放党内关爱基金7.5万元,为特困群众赠送棉衣、被子和米、面、油等物品价值4万多元,赠送涉农政策法规读本300余本。“情暖农家”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组工干部在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中净化了心灵、了解了基层实情,更让组工干部不断总结基层经验,不断探索组织工作服务群众的新思路、新办法。
把务实重干作为立业之本,带头创先争优。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务实重干,是组织部门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广大组工干部必须把先进和优秀作为工作的自觉追求,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以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态度,以创新、创优、创先的精神风貌,以严谨细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树一流目标,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力争多项工作在全市居前列、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
近年来,我们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坚持每月举办一期“木栾讲坛”,围绕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群体事件处置等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纪连海等知名专家学者讲课,促使干部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进一步提升领导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今,“木栾讲坛”已成为我县培训党员干部的一个“软品牌”。大力实施“党建示范体系”品牌工程,精心打造和培育了3个党建示范乡镇、50个党建示范村、60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200户党员示范户、10个党建示范窗口、5个党建示范企业,形成了“群星耀武陟、党建引航程”的创先争优新局面。以荣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华慈善奖”为契机,大力推行“村党支部+慈善工作站+党员义工服务队”的帮民助困新模式,实现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慈善工作的民生优势叠加互补,走出了一条“慈善惠民生、慈善促党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子,《组织人事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介绍了我县经验。
把清正廉洁作为立德之本,带头树好形象。组织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组工干部会成为某些人攻关、拉拢、腐蚀的对象,一旦放松警惕,就可能被利用、被腐蚀。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组工干部必须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立德之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头把苦当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大吃大喝,抵制铺张浪费,带头洁身自好,注重小节,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优秀领导干部为镜子,时常照照“镜子”,抹抹“灰尘”,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树立清正廉政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武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