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提起ICU,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闪现出医护人员奋力抢救患者的场景。不过,提起NICU,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其实,NICU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简称,也是一个令不少新生儿父母既充满希望,又心存恐惧的地方。但是,对于市人民医院NICU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加倍的呵护,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里布满了仪器,
更充满了温馨
走进市人民医院NICU,只见走廊两侧分布有隔离室、治疗室、非感染病房、高压氧舱室、配奶间、洗澡间等不同功能的房间,里面放着各种各样先进的设备:高压氧舱、红外线暖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蓝光箱、暖箱等,有几十台之多。除此之外,这个特殊的病房还放置着一台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消毒3次,防止病毒和细菌滋生。
来到NICU的非感染病房,里面医护人员一片忙碌,有的给孩子扎针、有的给孩子换尿片、有的给孩子喂奶、有的在写护理记录……“宝宝,对不起,阿姨扎疼你了。”“宝贝,怎么哭了呀,是不是尿了?让阿姨看看。”
“NICU病房对护士的要求非常高,要想成为这里的护士,不仅要拥有5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验,还要经过半年的特殊培训才能上岗。”有着13年护理经验的护士卢芳芳说,“NICU的护士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心。”
这里需要付出艰辛,
更要承受委屈
前段时间,在市人民医院NICU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医生在抢救一名新生患儿时,发现患儿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血糖值忽高忽低,在儿科工作了10年的护士李研就遵照医嘱,不辞辛劳地每个小时给患儿进行一次血糖化验。可是,当患儿的父母第二天来病房查看情况时二话不说,对着李研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你们医院是不是想钱想疯了,竟给孩子作这么多次化验。”当时,几乎一夜没有休息的李研委屈地哭了。“在了解情况后,虽然家属表示了歉意,可我心里还是十分难受。不过,当看到孩子康复后的笑脸时,我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了。”李研说,“在NICU像这样不被患儿家属理解以及被质疑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大家都能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并坦然面对,不会给工作带来任何影响。”
这里有死神的威胁,
更有生命的奇迹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NICU曾经发生过一个27周试管流产儿被救活的病例,至今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个孩子被送到NICU的时候,不足1公斤,由于各个脏器发育不成熟,不会吸吮,对拥抱没有反应,而且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可以说,这是市人民医院NICU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说起当时的情况,护士长易丽莉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NICU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紧绷着一根弦,记得一次我上夜班时,因为害怕孩子出问题,就搬凳子坐在孩子跟前,看着他,恐怕我一扭头的功夫,孩子就没了。”李研回忆说,“我当时告诫自己,坚决不能因为一丝一毫的疏忽而出事。”
先是通过静脉营养,然后再到0.5毫克奶粉喂养,再到1毫克、4毫升……最终,这个孩子在NICU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活了下来。卢芳芳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将近5个月大了,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我们很有成就感!”
这里的人心中充满了自豪,
更装满了愧疚
NICU的护理工作强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经受的压力更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因为,每一名患儿都有着千差万别的情况,由于都是新生儿,抵抗力很低,稍有疏忽都会造成无法换回的后果,再加上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新生儿都是头胎,可以说,一个孩子牵连着几个家庭的幸福。
“前年我丈夫去郑州做手术时,为了不影响工作,我都没去他身边陪护。”说起这事,李研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由于NICU工作的特殊性,这里的姐妹们都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是家人对我们的工作都很支持。”易丽莉欣慰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是选择了对患儿负责,我们不会后悔,也不能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