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情况危急的母亲剖宫产下一个宝宝,可宝宝却没有呼吸,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的抢救下,宝宝逐渐恢复了有效的生命体征,最终康复出院。新生儿的家人对儿科医护人员创造的这个奇迹表示深深的感谢。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仕奎,还原了抢救新生儿的过程,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该院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技术水平。
武陟县的王女士身材矮小,身怀六甲时,她比别人更显得笨重,尤其是到了孕末期,她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处于健康的边缘。一天,突然感觉不舒服的她被家人送进了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妇产科医生早已作好了准备,为她实施剖宫产手术。“会诊时,担心孩子会有意外,儿科也作好了抢救的准备,开辟了绿色抢救通道。”王仕奎说。
很快,孩子降生了,可还来不及喜悦,孩子的状况就把家人带到了深深的担忧中。“体重过低,没有呼吸,情况十分危险。”王仕奎说,宝宝患上了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好在,儿科的医护人员提前预料到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了全套抢救设备。他们马上为宝宝进行机械通气,及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宝宝逐渐恢复了有效的生命体征。在抢救了半个小时后,医护人员又将宝宝转入早已准备好的新生儿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经过儿科医务人员的细心救疗,患儿很快便脱离了呼吸机,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最后康复出院。“医院建立一个有效的抢救通道是非常关键的,抓住了新生儿抢救最重要的时间。”王仕奎说。
近年来,新生儿早产、先心、颅内出血、呼衰、心衰、极低体重、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胎儿循环等发生率较高。由于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期望与寄托,当他们因脆弱娇嫩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能及时得到救治,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抢救新生儿,就是抢救一个家庭的希望。”王仕奎说。这一点,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做到了,而且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据介绍,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目前设置了新生儿病房,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技术水平、优质高效的服务新生儿的医护团队,对小儿重症的诊治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擅长新生儿疾病及危重症抢救。记者在该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注意到,新生儿呼吸机、暖箱、辐射台等重症新生儿抢救设备一应俱全,这些设备为新生儿的抢救提供了技术支撑。除了完善的设备,该科室拥有雄厚的医护技术团队,老、中、青儿科专家结构搭配合理,能全面、高效处理各种疑难危重病例,为我市广大新生患儿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
专家简介
王仕奎:市第五人民医院小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焦作市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儿童重症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先后在郑大一附院儿科及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学院进修。对儿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疾病的诊治。开展儿童脑瘫康复治疗工作,提供儿童健康营养咨询指导,对儿童急、危、重症疾病抢救成功率高,特别是对新生儿病症诊治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电话:2310722(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