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言) 落实我市科技强市重大战略,焦作新区一马当先。近日,几经研讨修改,焦作新区出台《科技强区行动方案》,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力推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到2015年,新区财政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4000万元,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功能完善、协调高效、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
五大工程强力支撑科技创新。
一是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跨越和其他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以提高新区创新能力为主线,统筹建设布局,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推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焦作科技总部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关村焦作科技园和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一心两城三园”的建设,引导市场、技术、资金、人才、服务等各种优势资源的集聚。到2015年,六大科技创新载体拥有的企业达400家以上,产值超100亿元。
二是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围绕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服务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2015年,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高端服务业收入达到10亿元。
三是实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首先,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支持厦工机械、卓立膜材料、华飞电子等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大江重工、河南宇建、伟彤科技、奇瑞发动机、钰欣机械、泰鑫机械等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筹划设立高端矿山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瑞庆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筹划设立发动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次,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优先支持企业与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高层次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与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最终形成高校科技创新园区。第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推进专利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区专利授权量达到1500件。推进技术标准提升,力争到2015年,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数量增长30%,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第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到2015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超过5家,拥有河南省著名商标和河南省名牌产品超过25家。
四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选择科瑞森、厦工、卓立、明株、平光等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争创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成套设备、传统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超过4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和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
五是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千名人才集聚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和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认真落实《焦作新区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暂行规定》,对引进人才在工作场所、生活条件、住宅公寓、创业启动资金、风险投资和商业担保方面给予专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