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打了一针,你回家再吃点药,注意多休息。”9月24日下午,我市修武县西村乡洼村卫生所村医周愈喜将包好的药放到一位大娘的手里说,“等傍晚了,我去你家再给你打一针,休息两天这病就好了,不耽误你干地里的活儿。”
“嗯!待会儿我叫孩儿把钱给你送来。”大娘接过药说。
“不碍事,先看病,钱的事回头再说。”周愈喜说着,拿过血压计给另一位大娘量起了血压。据了解,修武县西村乡洼村有两个卫生所,分别负责村东区、西区的村民看病就医。周愈喜所在的卫生所主要服务东区村民。
“咱主要服务的群众有多少?”记者问。
“村东区共有住户100多家,实际居住人口300多人。”周愈喜对村情了如指掌,因为他就是洼村村民,和大家街里街坊住着,和睦相处,了解有加。有的患者看病时忘了带钱,他就先看病再结账;有的患者不能到诊所来,他就上门诊疗。目前,卫生所所有药品不加价,村医收入主要靠政府的基本药务补助和诊疗费。村民大多都有新农合医疗卡,在看病时持卡购药消费,电子账务上各种价格公开透明。
周愈喜不慌不忙道:“就服务地域和范围来说,卫生所设在群众家门口,服务及时、周到。虽然农忙时我也要下地干农活,可只要大家有需要,打个电话我就立马回来,绝不会耽误村民看病。”
“家门口的卫生所就是好,有个头疼脑热的,取药打针都方便;真是得了急病,村医也能及时给救治,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一位刚开好药的大叔说。也有村民建议,如果能继续加大对卫生所的投入,配置更多品类的药品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