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俗话说‘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深耕土地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底墒,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昨日上午,在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一块收获完玉米的田地里,正在指导土地深耕作业的土地流转大户史财旺,向记者介绍着土地深耕的种种好处。
“老史现在种地可是越来越专业了!深耕土地还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地中的有效养分,有利于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等,好处多着呢!”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科长王文跃接着说。
看到有不少群众围了过来,王文跃现场当起了农田深耕深松技术的推广员。
“我市农田以前大部分都是实行旋耕,而长年旋耕,使耕层下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坚硬的犁底层,严重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下扎,大大缩小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此外还使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抗旱、防涝能力降低。据调查,长期旋耕使土壤水分流失增加20%,肥料利用率仅为30%左右;长期不深耕,每亩小麦减产40公斤、玉米减产50公斤左右,土壤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已成为进一步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因素。”
据王文跃介绍,目前我市深耕机的保有量为725台,已经能够完成我市土地深耕任务,但在具体实施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深耕作业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因为此时可及时将地面的残茬和杂草翻入土中,使其腐烂,减少以后的病虫害和杂草繁殖,同时也有较多的机会充分接纳降水、促进土层熟化。二是深耕深度要因地制宜,原耕层浅的土地宜逐渐加深耕层。如翻耕后持续干旱,又无水源补偿,则耕深适当浅些,盐碱地也不能一次耕得过深,以免加重耕层土壤的盐化。三是深耕要在土壤的适耕期内进行,深耕的周期一般是每隔2~3年一次。四是在深耕的同时,应配施有机肥。由于土层加厚,土壤养分缺乏,配施有机肥后,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复。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