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天胜、赵绍文)幸福湖搭起小舞台、梆子腔声声醉人心。从9月17日至10月4日,每当夜幕降临,博爱县幸福湖畔搭起的小舞台旁就挤满观众,有的年轻人开着小车从乡下赶来,有的老两口开着电动三轮车赶来,他们只为一睹群众演员的风采,感受农民的自娱自乐。
今年5月,当投资数千万元的幸福湖公园即将竣工时,从小就酷爱戏曲的县科协老干部高义田,感到这里是政府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的一个好场所。于是,他和县里一些喜爱戏曲的朋友商量,自费办起了幸福湖戏曲演唱团。一团引来多团应,很多农民剧团也青睐老高的组织才能,纷纷要求参加演出。
任何活动都要有序开展,高义田深深懂得这一点。当他把组织农民演出的愿望反映给县政协原主席孙凤鸣、县政协现任主席牛生霞时,他俩当即给予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保平要求县文化部门给予支持、加强协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张海生倡议举办“庆双节农民欢乐周”活动,并于9月17日开演当晚,亲临幸福湖小舞台,宣布“农民迎双节欢乐周”开幕。
“庆双节农民欢乐周”在演出设计上颇费匠心。首先是大场演出,选拔全县戏曲名角集中演出,提高演出档次;其次是专场演出,根据各乡镇、村街演员的演唱实力和热情,设立相对独立的专场;第三是友情演出,由演出组织成员及其结交的戏友合作演出。在剧种形式上,以豫剧为主,伴有京剧、曲剧、怀梆、快板书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喜好。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台演出体现的主旨思想。古装戏褒扬包公清廉刚正、岳飞精忠报国,现代戏歌颂焦裕禄、孔繁森及各类英模人物的为民情怀,无不在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一些反映农村新变化的演唱片段也不时出现。人们在这里看戏、听戏,老年人感受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和回味,年轻人感受到的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领悟和深思。
参加演出的农民为展示自己的水平,有的出资请专业老师单独辅导,有的许多人集中起来排练,有的主动出资购买音响设备,有的为农民演员提供矿泉水和工作餐。一位农民演员说:这次“庆双节农民欢乐周”活动,给全县农民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农民演唱给农民看,真比在家里打麻将强多了。
编后 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不仅需要群众的热情,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引导。博爱县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这种引领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做法,值得倡导和效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发挥好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要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作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