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阎河) 日前,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在该院院长李全民的直接指导下,该院心胸外科全体医生与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在患者严重胸廓畸形、手术视野显露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胸部正中小切口,成功为一名17岁的女性患者实施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心胸外科医疗技术水平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得到了痊愈。虽然介入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减少用血、减少抗生素使用等优点,但是,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作为经典的治疗方法,其手术视野显露良好、治疗效果确切,针对一部分无法实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仍然是十分良好的治疗方法。
前不久,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进行治疗。入院后,经过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心脏房间隔缺损较大,无法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案。不过,因为患者有右侧斜颈、胸廓双侧不对称和畸形、胸骨发育畸形、脊柱重度侧弯等症状,而且头颅CT平扫显示,患者右侧脑萎缩。这些都使得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十分不易,手术实施过程难度明显加大,手术视野显露不足。另外,手术过程中需行体外循环,也有可能发生患者脑灌注不足、脑栓塞等一系列情况。
在这种手术风险性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李全民、心胸外科副主任董晓龙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会诊,并针对患者的合并疾病,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辅助检查。之后,他们制订了一整套科学严格的胸部正中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方案。然后,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为其详细介绍了患者病情、手术方法、实施过程和风险所在,得到了家属的认可。
手术前,心胸外科全体医生和相关科室人员作了充分准备,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转机时间。手术中,主刀医生精心操作,其他人员密切配合,保证了手术顺利实施。术后,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细心护理,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这次手术不仅保证了患者治疗的确切效果,而且患者创伤较小、术后瘢痕小。
据了解,此次小切口下针对胸廓畸形患者实施的这项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是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一例极具代表性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