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温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开展生态宜居村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家园。日前,温泉镇西梁所村、祥云镇下石井村、招贤乡河西村、黄庄镇常庄村和赵堡镇小黄庄村等5个村,被焦作市环境保护局命名为“2013年度市级生态村”。
定标准,发挥引导作用。温县综合考虑生产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要素,充分征求意见,今年5月出台了《温县生态宜居村创建实施意见》,制定了生态宜居村创建“五好”标准,即规划设计好、生产发展好、基础设施好、生态环境好、社会管理好等,包括农业产业、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农民培训、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绿化净化、民主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充实了生态宜居村创建的内涵和外延。
定示范,发挥带动作用。温县在10个乡镇和县产业集聚区确定了14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先期生态宜居创建示范村,坚持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题,以绿化、净化为切入点,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支撑,坚持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建设村庄与田园相映、建筑与环境相融、生产与服务相宜、道路与绿化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型村庄。
订规划,发挥指导作用。明确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牵头单位,结合村庄现状、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文化特点等要素,合理编制生态宜居村创建规划,着力构建整齐划一、整洁优美的生态宜居村创建格局。
定机制,发挥保障作用。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将生态宜居村创建工作纳入全县“三农服务工程”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实行县级领导联系示范村工作机制,定期督导调研,解决困难问题。二是建立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列出1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对示范村进行奖补。三是建立帮建机制。确定一批县直单位,采取项目倾斜、资金补助、物资投入、智力支持等方式,帮助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四是建立督导机制。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观摩、一年一考评、一年一命名、一年一奖励”工作法,加强督导检查,推进工作开展。
选准突破口,发挥推动作用。利用春季造林绿化等有利时机,结合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绿化、净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14个示范村开展大规模植树和清洁工作,打开了生态宜居创建工作的局面。目前,14个示范村已完成投资200余万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万棵,新建街心游园1处,新修道路2000余米,维修道路300平方米,硬化步行道20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500平方米,美化墙体1.5万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张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