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今年三秋,焦作新区苏家作乡北石涧村李明利、李巧英夫妇俩,每天开着三轮车在田间地头收集秸秆、苞叶,再送到牛羊饲养场卖钱,一个多月下来挣了上万元钱。李明利说:“秸秆、苞叶是个宝,收集起来送到饲养场就能变成钱。我今年三秋卖秸秆挣的钱,相当于10亩地种庄稼一年的纯收入。”
“如今,秸秆、苞叶在俺乡真正变成了香饽饽。”苏家作乡党委书记李永波对记者说,“这是俺乡疏堵结合抓禁烧的结果。”
在苏家作乡,秸秆不还田是乡亲们传统的耕作习惯,秸秆禁烧历来是“老大难”问题。
破解禁烧难题,为秸秆、苞叶找出路是关键。该乡的做法是:从强乡富民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发展饲养业,目前辖区有大型养牛场4个、中小型饲养户400家,年牛羊出栏分别为2万头和3万头,为消化玉米秸秆、苞叶找到了出路。今年三秋,伊赛、凯瑞等4个大型饲养场,秸秆收购价每吨达200元,苞叶收购价每吨达120元,乡亲们都争着为饲养场送秸秆、苞叶,全乡青贮面积达2.5万亩,占全乡玉米种植面积的80%。侯卜昌村在外教书的教师孟香芳利用假期,骑电动三轮车到村头路边拾秸秆、苞叶,然后卖给饲养场,一个多月收入3000多元。
为防止焚烧秸秆的事件发生,该乡创新禁烧方法,采取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辖区设立20个固定监控点,配备铁锨、扫帚、水桶等应急工具,由乡村干部身穿统一服装、佩戴禁烧袖标实行固定监控;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巡逻队,每天骑着电动车、摩托车和自行车在田间地头巡逻,形成了禁烧的高压态势。
苏家作乡疏堵结合抓禁烧抓出了成效,不仅以禁烧为契机强力推动饲养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通过开展禁烧工作,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乡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如今,秸秆禁烧在苏家作乡已经不再是“老大难”问题。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