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走进孟州市西虢镇,看报表,数奖牌,话市场……创新的机制令人振奋,骄人的业绩令人敬佩。
一组数据沉甸甸。西虢镇辖21个行政村,3.7万人,总面积81.87平方公里,是孟州市高新区所在乡镇,辖区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各类企业总数达到90家。今年1~9月份,该镇完成招商引资总额4.25亿元,完成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6个,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分别占全年任务的531.1%、144%、80%。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0万元,同比增长31%、23%。
一块奖牌亮闪闪。西虢镇在2009年首次跻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刚刚出炉的2013年百强乡镇排名已上升至全省第三十七位,已成为焦作市的工业重镇、经济强镇。
西虢镇党委书记卫国宾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机制创新给我们注入了发展活力。超常规的工作需要超常规的方法和举措,今年年初以来,西虢镇以‘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为指引,把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常规、加快工作进度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有力地带动了管理创新,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镇干部群众凝心、集智、聚力,推进了西虢镇的繁荣和发展。”
创新招商激励机制 调动全镇引资积极性
当前,焦作市正在朝着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目标阔步前行。西虢镇作为全市的工业重镇,经济转型首先从招商引资做起。该镇从2010年开始,就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注重新引进项目的综合效益和发展潜力,按照辖区产业的发展需求,筛选、引进了一批极具发展潜力、效益好、节能环保的项目。去年,西虢镇引进的格林沃特净化器项目,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广泛应用后将大大减少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尾气排放。今年,该镇继续坚持新型工业化要求,又引进了2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时积极引导辖区3家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
孟州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西虢镇,西虢镇的优势在工业,出路在项目,希望在招商。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向西虢镇引荐项目,该镇制定《西虢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办法》规定:凡引进镇内企业续建项目和镇外企业在该镇投资建厂的,按实际投资额奖励引荐单位或个人;投资额在2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投资额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6000元;投资额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投资额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奖励金额为5万元。引荐者是法人单位的,由1个法人单位申报;引荐者为1人以上的,由1人申报。引荐人提供项目信息后,须协助镇政府开展项目的前期洽谈、中期服务及后期巩固等工作。
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凝聚干事创业向心力
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西虢镇针对以前部分镇村干部安于现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镇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从组织建设、项目协调、清洁家园等15个方面,制定了百分制细则。考核结果直接与镇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考核为“优秀”的,享受年终奖金的100%;考核为“称职”的,享受年终奖金的90%;考核为“基本称职”的,享受年终奖金的80%;考核为“不称职”的,取消年终奖金。除此之外,还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工资中扣除30%作为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等次发放。通过这个管理办法,改变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从而达到激发镇村干部工作活力,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西虢的工作需要有一批思想开放、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务实重干的先进典型,需要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动,凝聚全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正能量,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今年,该镇以开展文明卫生户、德孝之星、诚信文明商户、夕阳红爱心模范、公益事业奉献楷模、好学典范、自富带富创业先锋、敬业标兵、突出贡献农村干部9类榜样模范评选活动为重点,创新树典型、正风气工作机制。通过表彰,激励全镇干部群众向身边的典型学习,从而在全镇形成了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村企共建机制
谱写村企和谐新篇章
孟州市378家企业有80%以上落户在西虢镇,村企和谐共处,相互提携,睦邻友好。每年有数十个项目落地,征地数千亩,5年来没有一户群众因征地赔偿上访。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项目占地协调近3000亩,确保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工建设。50天迁坟1238个,其中300多个坟为村民自发迁走,至今无一人上访;一个月平坟800多个,无一人上访,村民还自发立碑:政府领导与企业以人为本,心系百姓,倡淳朴民风之执政理念尤令村民心悦诚服,感佩之至!
这一切都得益于西虢镇制定的以“发展环境共创、发展成果共享”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村企共赢发展,促进环境优化的目标。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新路子,引导辖区规模企业与占地村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对新上项目,要求各村按照要求,及时完成土地丈量、协议签订、附属物清点及补偿,做好开工准备工作;对在建项目,要积极配合企业顺利施工,保障水、电、路、通信的畅通,发生矛盾纠纷及时妥善处理,促使项目建设顺利进展;对投产项目,要求各村积极主动做好村民与企业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无干扰。同时,今年将重点组织开展村为企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解决一个发展难题、办一件实事;企业帮助所在村寻找一个发展项目、输出一批劳动力、帮扶一部分贫困户的“双向三个一”活动。
项目能否落地?企业能否放心?周边群众的支持是关键。该镇响亮地提出了“项目要落地,群众先同意”的理念和服务宗旨。投资28亿元的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今年在该镇落户,需要占用西虢、西沃两个村的土地。在镇政府的组织下,两个村的两委干部、村民代表、部分村民分批到位于郑州的项目总部进行参观。参观中,大家看到了该项目的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等亮点。回来后,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讲解,不仅打消了村民对这个项目的担心,而且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响应,无条件支持项目早日投产。
面对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服务程序等,该镇坚守公平公正、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原则,做到政策宣传“零距离”,土地面积和附着物数量“零异议”,政策落实“零差错”。
“项目落地,群众受益。”这是西虢镇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该村100多名被征地拆迁农民实现了就近就业,20多名被征地户办理了小额无息贷款,自主创业。据悉,目前该镇80%以上的青壮劳力在该产业集聚区就业,还有很多50岁以上的妇女也在家门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项目落地,企业放心”。企业放心的是好环境,而这同样得益于“群众先同意”的好环境。为把“群众先同意”的好环境延伸、持续下去,该镇启动村企共建共赢机制。定期召开村企共建会,在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之间寻求了平衡点、和谐点。“村企共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上项目、强工业带来的甜头。既能坐享土地收益,还能就近就业挣钱,村民们何乐而不为?而企业在村民的支持下,一门心思扑在提高生产效能、更多回报社会上。”中内配一位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本版图片均由孟州市西虢镇提供
机制的创新必将带来工作的突破。西虢镇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突破口,既调动了全镇上下工作的积极性,又营造了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镇长郑红莲表示,荣誉代表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镇干部群众将以加倍的努力,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