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面向社会述职 接受群众评议
焦作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育种兴农志不渝
北山街道:优质计生服务进社区
为民谋利战“双违”
办好科技馆 普及科学知识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育种兴农志不渝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②)有过吃不饱饭的经历,让生长于农村的李文举对土地、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感情。后来,李文举选择到济源农校学习。在求学期间,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农业将来也没啥大出息,就得过且过,然而李文举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农学知识,并且借河南农业大学本科的农学专业书籍进行自学。

  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李文举还跟着老师到育种试验田里学习小麦、玉米的育种知识。不同材料的杂交后代产生出千奇百怪的分离,并且这些材料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越来越大的差异,让李文举对生物遗传的神奇感到兴奋,渐渐地沉浸在了生物遗传变异的缤纷世界里。

  济源农校毕业后,李文举先后在济源农科所、温县温泉原种场做育种工作,作为育种界的一名“新兵”,李文举有幸得到了济源农科所育种家卫志祥、河南省首席玉米育种家王志波和温县农科所温麦系列之父王焕英、王素霞等专家的指导,这为李文举的进步提供了帮助。2002年,李文举加盟河南怀川种业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育种专家,他的育种事业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育种工作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要经过育种资源收集、材料血缘传承类别辨析划分、播种前准备、播种后管理、生长期观察分析等阶段,要对多达上万个组合、数十万个单株和每个单株的茎秆、穗子、籽粒等进行全面考种,还需要在掌握既往优良品种特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组合后代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取优淘劣,优中选优。

  这些过程贯穿于整地播种到成熟收获,伴随于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季节。为了观察一个新品种作物的生长情况,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李文举每天都在育种田认真细致观察、记录、分析,希望能从十万乃至数十万分之一的几率中把聚集了亲本多个优良性状的最好一株选出来。

  高温、下雨、刮风等天气都是观察新品种作物的重要节点,而这样的天气也为李文举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夏天最热的时候,大家都是找凉快的地方待着,我则要顶着太阳钻进玉米地套袋、授粉、观察记载。刚开始工作的那几个夏天,我还经常中暑,现在我已经习惯了那样的酷暑,变得和玉米一样‘耐高温’了。”李文举说。

  作为小麦、玉米双料育种专家,李文举要比其他单项育种专家更加繁忙,玉米育种不仅夏播秋收,而且还春播秋收、秋播春收,这就和小麦生长季节重合。在日常工作中,李文举不得不这会儿给小麦杂交,回头去给玉米套袋,上午还在为玉米授粉,下午就去进行小麦考种,出了小麦地就进玉米田,走出玉米田又进小麦考种分析室。两个作物,两种不同的材料背景、组合背景和选择思路,李文举时刻要求自己做到严谨缜密。

  为了加快育种进度,河南怀川种业有限公司还在海南岛建设了育种基地,每年11月份,北方天气变冷,李文举就奔赴海南继续进行育种。十来年,李文举都坚持在田间地头,春节也无法与家人团聚。一年365天,李文举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天想的都是小麦、玉米育种,甚至睡觉时做梦还多次思考杂交组合的新思路,醒来后就赶快拿笔把梦里得到的灵感记录下来。

  10余年的育种之路,不仅要求有卓越的智慧,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李文举在育种过程中也经历过挫折、面对过育种的失败,他也曾犹豫过、沮丧过。“每当沮丧犹豫的时候,我都会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当初的理想和梦想一直支撑着我前进。”李文举说。

  成功总在风雨后。李文举培育出的焦麦266小麦新品种、怀玉208玉米新品种相继问世。今年全市小麦高产攻关田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小麦品种焦麦266刷新小麦高产全国纪录,百亩高产攻关田实测亩产759.2公斤,其中15亩超高产攻关田实测亩产792.7公斤;今年秋收,怀玉208实收亩产达到720公斤,以其抗风、抗旱、高产得到专家和农民的一致好评。

  虽然在育种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文举却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种子不仅关系到农民是否增产增收,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育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后我要在这个新品种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育种研究,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李文举说。

  (李文举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