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8%,较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三季度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实体经济稳中有升。
不过,在宏观经济面稳中向好的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总体而言,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仍未消除,诸多风险与隐忧值得关注。
信贷投放再度加速增长的态势值得警惕。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4.2%,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
专家认为,信贷加速投放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经济依然靠货币投放、靠投资拉动的原有增长模式。另外,近期物价上涨压力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增速从8月的2.6%升至3.1%,明显超出市场的预期,7个月来首次高于3%。
同时,地方债务风险不容小觑。目前,审计署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尽管各方对债务规模有多大众说纷纭,但越滚越大的规模和日益积聚的风险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隐忧。
经济学家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放缓已成为当前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应从原来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若要实现这一转变,唯有依靠改革来完成。(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