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我市全民健身事业也迎来了收获季节。近日,从市体育部门传来喜讯,焦作等5个地市被列为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城市。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记者漫步在我市的大街小巷,看到社区内,健身场地人头攒动;乡镇里,全民健身中心就建在村头;办公楼内,工间操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市范围内,从自家小区的健身苑,到附近的社区公共运动场,市民能感受到,走出家门就能锻炼已不再是梦想。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群众体育工作发展,普及体育设施,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强力打造具有焦作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民健身,我市把群众体育工作进行分类量化,与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各协会、俱乐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活动、培训、设施建设等工作都进行具体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严格奖惩,改变了过去群众体育工作“放任自流”的工作状态。自2007年开始,我市已连续6年将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列入市年度10件实事,每年投入资金300万元,2010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群众体育健身工程的全覆盖。从2011开始,我市全力打造“15分体育健身圈”,让群众在15分钟内能够找到健身场地,参与健身活动,得到健身指导。同时,充分发挥了市全民健身器材维修站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在城区进行巡回检查维修,确保健身设施完好。
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组织机构,103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体育协会,1190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健身辅导站,遍及全市各个基层单位和体育组织,基本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为帮助群众及时了解体质状况,指导市民科学健身,我市于去年年底成立了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积极为群众开展免费检测体质活动。截至目前,已对4000余人进行了体质测试。
为推广全民健身,我市除建设连点成片、遍布城乡的群众体育设施外,还投资14亿元,紧锣密鼓建设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该项目将于2014年4月前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太极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式体育中心。此外,市体育部门还利用优势资源打造特殊健身场所,打造了“焦作市太行山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同时在修武县云台山、沁阳市神农山、博爱县青天河、焦作市缝山公园和龙源湖公园建成了5条全民健身步道。
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我市把太极拳打造成群体活动的龙头项目,以承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为契机,带动了全市100多万人参与到太极拳练习中。同时,我市发挥篮球优势,强化品牌主题,连续三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篮球文化节等各项活动,有效推动了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焦作有着不错的体育基础,这座365万人口的城市里有三分之一的人长期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市体育局局长郭颂福说,除了篮球、太极拳这些优势体育项目外,广场操、健身气功等这些群众性体育项目同样深受广大市民们的喜爱。如今在全市1万多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引领下,我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健身场地连点成片、遍布城乡,自发组织的篮球比赛在我市随处可见(见左图)。
本报记者 孙 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