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共青视点|动感青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团山阳区委组织团干和贫困学子参观企业
对“呵护雏鹰 助力圆梦”活动的思考
市青商会组织参加
河南省青年创业大讲堂
博爱县卫生局组织医务志愿者
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
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培华博士
学术报告会在焦作大学举行
新疆科技厅领导莅临河南理工大学考察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
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佳绩
完成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
职业学院NFC测试工作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
——山阳区省选调生做客《阅读精彩》栏目活动侧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山阳区省选调生做客《阅读精彩》栏目录制现场。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本报记者 张 璐

  征迁这个话题,永远像无休止的音符,一旦谈起,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绪。10月12日下午,山阳区省选调生张泽晖、赵立波、赵威、仝佩玉、朱琳做客焦作教育电视台第八期《阅读精彩》栏目,与观众一起讲述选调生参与征迁工作的喜怒哀乐。

  情景再现

  “同志们,这是今年新分配到我们办事处的选调生大山……”办事处领导饰演者赵威一上场立刻将台下的观众带入到剧情中。面对领导交代的任务,大山(张泽晖饰)起初并没有把征迁工作当回事,充满信心的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

  然而,大山第一次去征迁户家就碰了一鼻子灰,征迁户张三不配合征迁,而且态度很不友好,大山感到极大挫折感。

  就在这个时候,女同事(仝佩玉饰)送给大山《乡土中国》和《辩证看务实办》两本书,经过同事的开导和几天的反思,大山渐渐明白拆掉的不只是他们生活多年的老房子,而是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的那份回忆。

  通过学习,大山悟出了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重新认识后,大山接连走访了征迁户张三的左邻友舍和社区工作人员,得悉张三唯一的儿子曾在部队服役,在去年一次执行救灾任务时不幸牺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使张三精神备受打击。

  大山为自己先前的工作态度自责不已,跑遍大街小巷为张三物色经济实惠、交通便利的出租房,又与张三儿子生前的战友联系,收集了不少张三儿子当兵时的照片。

  最终,张三终于被大山的质朴和认真打动,决定配合政府征迁工作。

  源于生活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一个月的辛苦排练在不到一个小时的录制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是选调生中年龄最小的,很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担任剧中男一号角色。通过排练节目,不仅加强了选调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明白了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基层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张泽晖说。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该节目编剧赵威告诉记者,编写该剧本也是他的亲身经历,他说,一些选调生在工作当中容易患上“身份症”,较之他人,总有一种优越感,自己起初也有过同感。后来,通过基层的工作,很多选调生渐渐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主动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与老百姓心贴心,开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会用当地的方言沟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