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孙永伟、卢玲枝) 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70%、贫困学生全部得到资助顺利入学、困难群体看病难有效缓解……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辖区不同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通过扩大救助范围、加大救助力度、增加救助内容,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扩大社会救助范围。该区从建立和完善各项救助制度入手,推动救助工作由单一的基本生活保障向医疗、教育、住房等全方位扩展,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今年4月份以来,该区将符合条件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全区低保对象扩大到2376户4684人,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543万元。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该区把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实惠。今年年初,该区投入大量资金对辖区中心敬老院进行修缮改造,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示范性敬老院,可容纳全区所有五保对象。为了使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该区坚持主动救助和分类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与公安、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今年年初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人,劝返流浪乞讨人员22人。同时,该区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完善春荒冬令救灾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查灾、核灾、救灾,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增加社会救助内容。为更好地保障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该区一方面积极与慈善机构联系,一方面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为基层“慈善超市”配送各类物品,免费供给低保户和贫困家庭。同时,该区采取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办法,共筹集资金16.3万元,帮助59名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重新走进课堂,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此外,该区还面向全区低保户推行医疗优惠政策,今年年初以来共有290个低保户享受到医疗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7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