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家质优价廉的公办养老院要排队100年才能进去,而一些有志于银发产业的民办养老院因为不同的身份待遇,正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中国第一个老人节里热议的这件事告诉我们,为不同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众多产业被压抑的巨大潜力才能得以畅快地释放。
基于法制规则的公平竞争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灵魂。只有建立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
当前诸多不合理的经济现象,背后都能找到公平竞争的缺失。落后产能过剩有市场竞争不公平不充分的影子,新能源车辆推广不快有地方保护主义之手,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不足与民营资本进入不充分相关。诸多现象背后,都是不同市场主体没有得到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遇。如果不加大力度改变,不可避免地挫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而伤害经济的活力。
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体制构建和制度设计,尤其是将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应当通过规则设计改变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的机制土壤,弱化市县政府经济增长的指标考核,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职能考核;应有效监管地方政府向市场放权,防止地方政府把中央政府放权的相关审批权限截流自用。
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必须着力清除各种各样的市场壁垒。劳动力、生产资料、资本是构成生产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是市场统一的前提条件。目前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正在妨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包括近期有所抬头的地方市场保护和画地为牢现象,包括对于民营资本的“玻璃门”“弹簧门”等。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因此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丰富的智慧和坚韧的耐心。
目标明确,就是让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就是在所有地区、行业、领域和要素市场上,让公平竞争的原则淋漓尽致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落后产能等一切影响经济健康活力的因素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让新能源、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优质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