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秋生 李子文
“理事长不在家,到社员家的地里指导建大棚去了。”昨日,记者来到孟州市大定街道段东村志尚蔬菜合作社,在红薯即将收获的时候,却被告知该合作社理事长、当地有名的红薯种植大王杜志尚不在自己地里做收获前的准备工作,而是帮着社员建大棚。
在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不远处的田里见到了杜志尚,并得知他今年种植的300多亩红薯早在一个月前就收获了,现在已经销售一空。这段时间,他的地里暂时没有农活,所种的白菜要到春节后才收,目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合作社的社员们提供蔬菜种植、管理和建大棚等技术指导。
“俺不但要自己种好菜,还要指导大家种好菜,这也是俺的本职工作。”杜志尚说。1998年,本是山东省苍山县种植能手的他,受邀来到段东村示范、指导农民种植大棚蔬菜。当年,他一下子建起了18个大棚和1个日光温室大棚,收入达2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村陆续建起了各种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2007年,在当地政府和菜农的挽留下,杜志尚携全家定居孟州市,正式成为段东村的一员。目前,杜志尚创办的志尚蔬菜合作社吸收会员20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近2000亩。
“近几年,俺把精力主要放在种植优良品种的红薯上,经过不断的试验,最终选定了龙薯、泰红等品种,每年收获的红薯几乎全部销往上海。”杜志尚说,“随着俺种的红薯名气越来越大,本地订货的客商越来越多,需求量也比往年翻了几番。今年,焦作、洛阳等地的客商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都来拉上上万公斤的红薯。”
“俺种的菜大部分都提前或者推后上市,不但收益高,而且能错出时间指导社员,两头都不耽误。”杜志尚说。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