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网络银行作为一种高科技金融工具,其方便而快捷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受到众多市民的青睐。但假冒票务、银行、购物类钓鱼网站的频繁出现,使许多市民望“网”兴叹。资料显示,在9月份开展的“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中,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中心和我市各家银行就接到关于网上银行的咨询、举报近5万人次。昨日,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中心的专家,在总结部分案例的基础上,为您支招识别假网站。
专家指出,目前,居民使用的网上银行有四大功能,即查询功能、转账功能、支付功能和交易功能。银行虽然采取了多种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网上银行交易的安全性,但居民还需要熟练掌握“七招”,以防范网银风险:一是登录正确的网上银行网站,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银行网站地址,进入网站页面,不要通过其他网站访问网银网站;二是查看安全锁,留意IE浏览器右下角状态栏显示的锁状图案,这个标志表明您的交易已受到加密措施保护;三是不轻易透露账号和密码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索要账号和密码的行为;四是尽可能不在公共场所(如网吧)使用网上银行,完成网银业务或中途离开时,要及时点击“退出”系统,离开网银页面,不要点击页面右上角“×”;五是设置复杂的密码作为单独的网上银行密码,最好不要与其他用途的密码相同,不采用简单数字排列、生日、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六是定期查询账户余额和明细,如果发现异常交易或账务差错,应及时与银行联系,避免损失;七是健全软件,可设置复杂的开机密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经常升级,防止个人账户信息遭到黑客窃取,确保电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