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夜深了,从危房中搬进置换的一套旧房子里的毕合雨依然激动得难以入眠,他提起笔来给本报写了封信,希望能报道一下把党的温暖送到他心里的一位热心人。
昨日上午,记者按照信里提供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来到了博爱县月山镇西庄村毕合雨的家里。
等在街口的毕合雨骑坐在一辆自行车上,见到记者,他边打招呼边说:“我的腿不得劲,就不下车了。”
没等记者说话,他接着说:“你可得把县住建局的买光明好好报道一下,要不是他,我爷俩还不知道会出现啥意外呢!”
在去他家的路上,记者了解到,今年56岁的毕合雨四年前得了脑梗,虽然康复得不错,还是留下后遗症,行走不便。就在三个月前,他的妻子过世,剩他和一个有较严重智力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
毕合雨一家原来住在一座1979年盖的老房子里。三个月前的一天,他正准备做饭,突然嗵的一声,电磁炉被房顶掉下来的一大块土砸坏了。受了惊吓的毕合雨看着风大透风、雨大漏雨的家,心里很是不安。
一次在街上和街坊聊天,毕合雨听说县住建局有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便骑着自行车来到县城。
经过实地调查,毕合雨申请的危房改造补助项目完全符合标准。但危房改造项目申报有固定的流程,买光明又先后与村、镇相关负责人协调、沟通,为其家申请到了名额。
农村危房改造通常只有修缮和重建两种方式,毕合雨家的房子已经没有修缮的价值,重建他又承受不了,怎么办?
买光明经过进一步调查,通过置换的形式,为毕合雨爷俩解决了一座旧房子,使他们从危房里搬了出来。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随后来到博爱县住建局找到买光明,说起此事,他只是淡淡地说:“将农村危房改造这样的好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村困难户家庭,是我分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