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石为人
院内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墙上宣传栏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楼内的各个科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员工的工作状态井然有序,士气高昂;学习室、图书室、活动室、职工食堂更是一应俱全……走进中行焦作分行处处荡漾着文明新风。
自2008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以来,中行焦作分行在焦作市文明委、解放区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下硬手提高软实力,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服务为手段,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勇创一流业绩为目的,努力构建让社会满意、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的和谐局面。近几年,该分行先后获得市政府目标先进单位、市综治委授予AAA级平安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市纠风办授予行风效能热线优秀上线单位、市创卫办授予创卫工作先进单位、市银协授予第一届业务技能大赛组织奖、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100多项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创建机制
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具体展现。为确保创建工作持久深入的开展和健康有序的发展,中行焦作分行坚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规划部署到位、责任目标到位、绩效考核到位,并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每年制订下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作为全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同时,该分行把创建标准制作成宣传栏公示全行,让广大员工创有标尺,建有准绳,行为有约束,道德有防线。
创建活动中,该分行每年都要与机关各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文明创建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并创建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由创建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创建规划,定期分析研究创建工作,做到中途有自查、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把考评结果的好坏直接与年终绩效奖金挂钩。
强化班子建设,塑造一流品牌
提升百年中行品牌形象是中行焦作分行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形成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群体,该分行党委班子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银行核心价值观开展民主生活会、党课教育、全员学习和中心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增进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同时,该分行在各级支行坚持开展思想道德模范宣传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青年文明号”“先进基层党支部”“模范职工之家”“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全行员工的积极性。
为全面提升网点综合服务效能,力求在今年年底使网点综合转型取得新成效,该分行在全辖通过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争创服务型党组织,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活动,对活动中好的做法、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上报,引导广大党员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争有目标。
细化创建方案,开展特色活动
详细的创建计划和方案以及独具特色的各类员工活动,是中行焦作分行这些年来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亮点。近年来,每年的创建活动中,该分行都努力做到过程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并严格按照市文明办关于“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传播”的具体工作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据了解,近几年来,该分行成立了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每年的3月5日前夕,都要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走进社区和乡村向群众义务开展金融服务;开办道德讲堂,通过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彰显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文明有礼焦作人活动,依托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开展文明用语、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购物、访友礼仪、家庭礼仪等方面的宣传;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和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比武、文优服务点评、员工结对互动、现场观摩学习、“首问负责制”“全员承诺制”等举措,提高员工业务技能;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定期帮扶贫困山区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
强化阵地建设,装扮优美环境
为加强文明单位建设,中行焦作分行在院内制作了多个宣传展板,将文明用语、服务规范、道德标准、廉政制度、员工活动和获得的荣誉全部通过展板来体现,时刻提醒员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通过专门的网站,让职工充分展开思想讨论,宣传广大职工和家属提倡节俭、讲究卫生、邻里和睦的良好生活观念,营造全员和谐、浓厚的创建氛围。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分行先后投资101.2万元,用于美化、绿化、亮化办公和服务环境,为精神文明建设打好硬件基础,并对办公楼、卫生间、走廊、楼梯间等公共部分进行了彻底改造,尤其是为了客户停车方便,投资近80万元,对营业大楼前的客户停车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改善了整个办公楼区域的外部环境。
软实力的打造,带来硬指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中行焦作分行实现净利润9284万元、同比增长5716万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29.78亿元,较上年新增13.87亿元,列全市四大行第一位;有7个网点被授予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其中一家为省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